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核应急管理及其应急管理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国外的核应急管理现状 | 第12-14页 |
1.2.2 我国的核应急管理现状 | 第14-18页 |
1.2.3 国外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2.4 我国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文献及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23页 |
1.3.1 应急管理及能力评价的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1.3.2 多属性(或准则)决策方法和综合评价的有关理论 | 第21-23页 |
1.4 研究方法和工具 | 第23-25页 |
1.4.1 文献研究法和调查分析法 | 第23页 |
1.4.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23页 |
1.4.3 用实例进行实证分析 | 第23页 |
1.4.4 采用的技术方案 | 第23-25页 |
1.5 论文的内容和框架 | 第25-26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我国核电站事故应急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7页 |
2.1 我国核电站主要事故因素以及风险分析 | 第27-33页 |
2.2 我国核电站应急管理优势和劣势分析 | 第33-35页 |
2.3 我国核电站应急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2.4 未来我国核电站应急管理发展趋势 | 第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G公司厂内核电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研究 | 第37-53页 |
3.1 G公司核应急管理的现状研究 | 第37-38页 |
3.1.1 核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 第37页 |
3.1.2 核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 | 第37-38页 |
3.2 G公司厂内核电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依据 | 第38-42页 |
3.2.1 评价对象选取 | 第38页 |
3.2.2 评价体系构建的依据和原则 | 第38-42页 |
3.3 G公司厂内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定量评价体系 | 第42-52页 |
3.3.1 基于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 第42-48页 |
3.3.2 基于过程的评价数学模型设置 | 第48-51页 |
3.3.3 基于过程的评价准则设置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G公司核电站某事故的厂内应急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 第53-85页 |
4.1 G公司基于过程的某事故的厂内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实证分析 | 第53-82页 |
4.1.1 某事故的厂内应急管理(事前)能力W1评价 | 第53-64页 |
4.1.2 某事故的厂内应急管理(事中)能力W2评价 | 第64-74页 |
4.1.3 某事故的厂内应急管理(事后)能力W3评价 | 第74-80页 |
4.1.4 某事故的厂内应急管理(整体)能力W0评价 | 第80-82页 |
4.2 提高G公司厂内核事故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议 | 第82-8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附件 | 第89-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个人简历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