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构式语法路向的汉英形容词--动词转类对比研究

致谢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3页
图目录第18-19页
表目录第19-21页
缩略语表第21-22页
1 绪论第22-42页
    1.1 前言第22-24页
    1.2 形容词转动词研究综述第24-35页
        1.2.1 汉语形容词转动词研究第25-32页
        1.2.2 英语形容词转动词研究第32-35页
    1.3 研究的主要突破点第35-36页
    1.4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36-37页
    1.5 研究范围与方法第37-40页
    1.6 研究的文本框架第40-42页
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42-64页
    2.1 引言第42页
    2.2 认知构式语法第42-50页
        2.2.1 基于完形体验的构式第42-44页
        2.2.2 动词与构式第44-49页
        2.2.3 构式与构式第49-50页
        2.2.4 动词本原构式第50页
    2.3 其他相关理论第50-54页
        2.3.1 识解与范畴化第50-51页
        2.3.2 转喻第51-52页
        2.3.3 致事与使事第52-53页
        2.3.4 压制第53-54页
    2.4 形容词转动词研究的理论指导第54-62页
        2.4.1 及物构式与不及物构式的存在第54页
        2.4.2 基本构式的原型扩展第54-56页
        2.4.3 形容词转动词的认知构式语法阐释第56-62页
    2.5 小结第62-64页
3 汉英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对比研究第64-134页
    3.1 汉英形动活用词语义类别对比第64-66页
    3.2 汉语形动活用所涉构式类型第66-112页
        3.2.1 汉语致使结果及物构式第67-90页
        3.2.2 汉语性状描述及物构式第90-99页
        3.2.3 汉语态度描述及物构式第99-102页
        3.2.4 汉语情感及物构式第102-105页
        3.2.5 汉语形动活用所涉次要构式类型第105-112页
    3.3 英语形动活用所涉构式类型第112-118页
        3.3.1 英语致使结果及物构式第112-115页
        3.3.2 英语启动构式第115-117页
        3.3.3 两构式的关系第117-118页
        3.3.4 英语形动活用所涉次要构式第118页
    3.4 汉英形动活用所涉构式对比第118-127页
        3.4.1 总体对比第118-124页
        3.4.2 汉英形动活用词-构式语义关联对比第124-127页
    3.5 汉英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条件对比第127-129页
    3.6 构式语法对汉英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现象的讨论第129-131页
    3.7 小结第131-134页
4 汉英形动兼类对比研究第134-182页
    4.1 汉英形动兼类词语义类别对比第134-136页
    4.2 汉语形动兼类所涉的构式类型第136-148页
        4.2.1 汉语致使结果及物构式第136-139页
        4.2.2 汉语性状描述及物构式第139-140页
        4.2.3 汉语感知/认知及物构式第140-141页
        4.2.4 汉语情感及物构式第141-142页
        4.2.5 汉语典型单宾及物构式第142-143页
        4.2.6 汉语一般及物构式第143-146页
        4.2.7 其他次要及物构式第146-147页
        4.2.8 施事不及物构式与存现构式第147-148页
    4.3 英语形动兼类所涉构式类型第148-159页
        4.3.1 英语致使结果及物构式第149-150页
        4.3.2 英语启动构式第150-151页
        4.3.3 英语典型单宾及物构式第151-152页
        4.3.4 英语一般单宾及物构式第152-155页
        4.3.5 原型动结构式与不及物动结构式第155-156页
        4.3.6 英语形动兼类所涉次要构式第156-159页
    4.4 汉英形动兼类所涉构式对比第159-170页
        4.4.1 汉英形动兼类所涉构式的总体对比第159-166页
        4.4.2 汉英形动兼类词—构式语义关联对比第166-170页
    4.5 汉英形容词转换而来的动词的语义对比第170-180页
        4.5.1 汉英形容词转换而来的动词的体特点第170-172页
        4.5.2 汉英形容词转动词的语义对比第172-180页
    4.6 小结第180-182页
5 形容词转动词的对比研究第182-210页
    5.1 形动活用与形动兼类的对比第182-190页
        5.1.1 汉语形动活用与兼类的对比第182-185页
        5.1.2 英语形动活用与兼类的对比第185-188页
        5.1.3 形动活用与形动兼类的异同第188-190页
    5.2 汉英形容词转动词的异同及其成因第190-207页
        5.2.1 汉英形容词转动词对比第190-195页
        5.2.2 汉英形容词转动词的异同第195-197页
        5.2.3 汉英形容词转动词异同成因第197-207页
    5.3 小结第207-210页
6 结论第210-218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210-213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213-215页
    6.3 本研究不足及对未来的展望第215-218页
参考文献第218-228页

论文共2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业生态系统视角下物流企业商业模式演化过程研究--以顺丰速运为例
下一篇:董事会治理、地方政府干预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