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业机械及农具论文--种植机械论文--播种机论文

马铃薯排种装置的设计与排种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马铃薯排种装置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外马铃薯排种装置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马铃薯排种装置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综合分析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及目标第16-19页
        1.4.1 研究目标第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3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4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种薯物料特性分析第19-24页
    2.1 马铃薯种薯简介第19-20页
        2.1.1 马铃薯种薯的发展第19页
        2.1.2 切块种薯质量与产量的关系第19-20页
    2.2 试验准备第20页
    2.3 种薯形状系数及重量第20-21页
        2.3.1 试验方法第20-21页
        2.3.2 试验结果第21页
    2.4 种薯密度的测定第21-22页
        2.4.1 容积密度的测定第21页
        2.4.2 真实密度的测定第21-22页
    2.5 摩擦角及休止角测定第22-23页
        2.5.1 摩擦角测定第22-23页
        2.5.2 休止角的测定第23页
    2.6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带-勺式马铃薯排种试验台的设计第24-39页
    3.1 马铃薯种植农艺要求第24页
    3.2 排种试验台设计要求第24页
    3.3 排种试验台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第24-25页
        3.3.1 排种试验台整体结构第24-25页
        3.3.2 排种试验台工作原理第25页
    3.4 排种器关键部件的设计第25-33页
        3.4.1 主从动播种带轮的设计第26-27页
        3.4.2 播种带的设计第27-28页
        3.4.3 种勺的设计第28-29页
        3.4.4 播种带张紧装置的设计第29页
        3.4.5 清种装置的设计第29-31页
        3.4.6 种带通道的设计第31页
        3.4.7 株距调节的设计第31-32页
        3.4.8 种箱的设计第32-33页
    3.5 电动机及变频器的选择第33-34页
        3.5.1 种床电动机及变频器的选择第33-34页
        3.5.2 试验台工作速度的确定第34页
    3.6 机架的设计第34-35页
    3.7 排种试验台虚拟装配第35页
    3.8 排种器工作过程分析第35-38页
        3.8.1 充种分析第35-36页
        3.8.2 携种分析第36页
        3.8.3 投种分析第36-37页
        3.8.4 投种高度第37-38页
    3.9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排种性能试验第39-44页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4.1.1 试验材料第39页
        4.1.2 试验设备第39页
        4.1.3 试验评价指标第39-40页
        4.1.4 试验方法第40-41页
    4.2 试验因素水平及编码第41-42页
    4.3 试验数据分析第42-43页
        4.3.1 播种带线速度对排种性能的影响第42页
        4.3.2 清种手柄位置对排种性能的影响第42页
        4.3.3 投种高度对排种性能的影响第42-43页
        4.3.4 种薯形状对排种性能的影响第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排种性能的响应曲面分析第44-53页
    5.1 响应曲面法简介第44页
    5.2 试验目的第44-45页
    5.3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45-47页
        5.3.1 试验材料第45页
        5.3.2 试验方案与步骤第45-47页
    5.4 各因子对重播率的影响第47-48页
    5.5 各因子对漏播率的影响第48-50页
    5.6 各因子对变异系数的影响第50-51页
    5.7 最优参数优化第51-52页
    5.8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6.1 结论第53-54页
    6.2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作者简历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调速控制系统研究
下一篇:辊式红花采摘性能试验装置的设计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