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2.1 政务双微平台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城市形象传播的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3 城市形象传播的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2.4 小结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8-20页 |
第2章 广州城市形象的演进及传播现状 | 第20-29页 |
2.1 城市形象及城市形象传播概述 | 第20-21页 |
2.2 广州城市形象的变迁 | 第21-25页 |
2.2.1 “羊城”与“花城” | 第21-22页 |
2.2.2 千年商都 | 第22-23页 |
2.2.3 红色广州 | 第23页 |
2.2.4 开放广州 | 第23-24页 |
2.2.5 中心城市广州 | 第24-25页 |
2.3 广州城市形象传播的现状 | 第25-29页 |
第3章 广州政务双微平台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运用及策略分析 | 第29-51页 |
3.1 广州政务双微平台传播特征分析 | 第30-38页 |
3.1.1 头像设置 | 第31-32页 |
3.1.2 “双微”简介 | 第32-33页 |
3.1.3 发布时间与发布数量 | 第33-35页 |
3.1.4 发布形式 | 第35-36页 |
3.1.5 倾向性 | 第36-37页 |
3.1.6 内容来源 | 第37页 |
3.1.7 内容主题 | 第37-38页 |
3.2 广州政务双微平台构建的广州城市形象分析 | 第38-47页 |
3.2.1 广州政务双微平台呈现的广州城市政府形象分析 | 第39-41页 |
3.2.2 广州政务双微平台呈现的广州城市经济形象分析 | 第41-43页 |
3.2.3 广州政务双微平台呈现的广州城市文化形象分析 | 第43-44页 |
3.2.4 广州政务双微平台呈现的广州城市环境形象分析 | 第44-45页 |
3.2.5 广州政务双微平台呈现的广州城市交通形象分析 | 第45-46页 |
3.2.6 广州政务双微平台呈现的广州城市市民形象分析 | 第46-47页 |
3.3 广州政务双微平台城市形象传播策略分析 | 第47-51页 |
3.3.1 把关信息发布流程,坚持权威发布 | 第47-48页 |
3.3.2 强化职能属性,搭建沟通和服务平台 | 第48页 |
3.3.3 积极设置议程,做好正面宣传 | 第48-49页 |
3.3.4 把握受众行为与心理,贴近受众喜好 | 第49-51页 |
第4章 广州政务双微平台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 第51-59页 |
4.1 广州政务双微平台在城市形象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 第51-55页 |
4.1.1 发布形式单一 | 第51-52页 |
4.1.2 发布内容比例失衡 | 第52-53页 |
4.1.3 传播过程中本地元素呈现不足 | 第53页 |
4.1.4 新媒体优势未凸显 | 第53-55页 |
4.1.5 信息发布混乱,发布机构各自为政 | 第55页 |
4.2 广州政务双微平台城市形象传播的改进对策 | 第55-59页 |
4.2.1 明确城市定位,丰富发布内容与形式 | 第56页 |
4.2.2 统一规划部署城市形象传播工作 | 第56-57页 |
4.2.3 加强媒介联合,实现“双微”互动 | 第57页 |
4.2.4 提升运营人员媒介素养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