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异类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目标跟踪理论与方法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绪论第14-42页
    1.1 研究背景第14-23页
        1.1.1 概述第14-16页
        1.1.2 目标跟踪技术第16-18页
        1.1.3 信息融合技术第18-23页
    1.2 研究课题的提出第23页
    1.3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与现状第23-35页
        1.3.1 空中加油技术第23-24页
        1.3.2 现代距离测量技术第24-26页
        1.3.3 目标跟踪估计算法第26-31页
        1.3.4 多源信息融合方法第31-35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5-39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35-38页
        1.4.2 本文的工程及学术意义第38-39页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第39-42页
2 测量数据预处理技术研究第42-66页
    2.1 问题描述第42-44页
    2.2 多传感器配准初始化第44-45页
    2.3 空间配准算法的研究第45-51页
        2.3.1 二维空间配准问题描述第45-47页
        2.3.2 空间配准算法的选取第47-49页
        2.3.3 空间配准误差传递第49-51页
    2.4 时间配准算法的研究第51-53页
    2.5 野值剔除算法的研究第53-64页
        2.5.1 常规野值剔除算法的不适用性第53-55页
        2.5.2 利用Kalman滤波完成野值检测第55-57页
        2.5.3 等权平均的数据压缩技术第57-59页
        2.5.4 改进型Wasserstein距离的野值集合剔除算法第59-61页
        2.5.5 仿真分析第61-64页
    2.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3 目标跟踪模型研究第66-90页
    3.1 问题描述第66页
    3.2 目标运动模型的研究第66-77页
        3.2.1 混杂系统的模式空间第67-72页
        3.2.2 基于矩形门的混杂系统自适应模型第72-77页
    3.3 目标测量模型的研究第77-83页
        3.3.1 激光测距传感器球坐标模型第77-79页
        3.3.2 双目视觉传感器直角坐标模型第79-80页
        3.3.3 测量模型误差分析第80-83页
    3.4 仿真分析第83-88页
    3.5 本章小结第88-90页
4 测量常时滞系统实时性求解算法研究第90-106页
    4.1 问题描述第90-92页
    4.2 OOSM问题的主要处理方法第92-94页
    4.3 经过回溯状态的EKF-A1算法第94-97页
    4.4 基于UT变换的CISM间接更新算法第97-102页
    4.5 仿真分析第102-105页
    4.6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5 估计相关的异类传感器融合算法研究第106-126页
    5.1 问题描述第106-108页
    5.2 去相关的初步求解方法第108-110页
    5.3 CI-Kalman对角阵加权融合算法第110-112页
    5.4 无重置式独立修正信息系数的混合联邦Kalman融合算法第112-122页
        5.4.1 无重置式(No-reset mode)滤波结构第113-116页
        5.4.2 混合联邦Kalman滤波器的工作流程第116-117页
        5.4.3 独立修正的自适应信息系数分配方法第117-122页
    5.5 仿真分析第122-125页
    5.6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6 系统实验研究第126-152页
    6.1 问题描述第126页
    6.2 实验台设计第126-134页
        6.2.1 系统的总体结构第126-128页
        6.2.2 系统硬件的选型与参数第128-132页
        6.2.3 系统软件设计第132-134页
    6.3 实验研究第134-150页
        6.3.1 空间配准误差合理性验证实验第134-136页
        6.3.2 目标运动模型准确性验证实验第136-142页
        6.3.3 测量系统的实时性验证实验第142-146页
        6.3.4 融合算法的最优性验证实验第146-150页
    6.4 本章小结第150-152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52-156页
    7.1 全文总结第152-153页
    7.2 工作展望第153-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66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6-17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扶阳益阴、化瘀解毒方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高速铁路客站轨道层概念设计及站房结构设计参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