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英文缩略词说明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1.1 前列腺癌的西医诊疗概况 | 第14-20页 |
1.1.1 前列腺癌流行病学 | 第14-15页 |
1.1.2 前列腺癌的诊断 | 第15-16页 |
1.1.3 前列腺癌的治疗 | 第16-20页 |
1.2 中医药治疗概况 | 第20-24页 |
1.2.1 病因病机及证型 | 第20-22页 |
1.2.2 中药复方治疗 | 第22-23页 |
1.2.3 单味药成分对前列腺癌的作用 | 第23-24页 |
1.3 PI3K/Akt/FoxO1信号通路与前列腺癌 | 第24-27页 |
1.3.1 磷脂酞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 第24页 |
1.3.2 FoxO1转录因子 | 第24-25页 |
1.3.3 FoxO1蛋白参与细胞周期与凋亡的调节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扶阳益阴、化瘀解毒方治疗CRPC的临床疗效观察 | 第27-42页 |
2.1 临床资料 | 第27-28页 |
2.1.1 一般资料 | 第27页 |
2.1.2 纳入标准 | 第27页 |
2.1.3 排除标准 | 第27-28页 |
2.1.4 剔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 第2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2.2.1 病例数与分组 | 第28-29页 |
2.2.2 治疗方法 | 第29页 |
2.3 疗效观察 | 第29-34页 |
2.3.1 观察指标 | 第29-31页 |
2.3.2 统计学方法 | 第31-32页 |
2.3.3 治疗结果 | 第32-34页 |
2.4 讨论 | 第34-41页 |
2.4.1 观察结果 | 第34-36页 |
2.4.2 扶阳益阴、化瘀解毒的立方依据及其单味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36-40页 |
2.4.3 疗效分析 | 第40-41页 |
2.5 结论 | 第41页 |
2.6 问题与展望 | 第41-42页 |
第三章 通过PI3K/Akt/FoxO1信号通路探讨复方中药扶阳益阴、化瘀解毒方治疗前列腺癌的分子机制 | 第42-5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8页 |
3.1.1 材料 | 第42-45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3.1.3 数据处理与统计 | 第47-48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48-53页 |
3.2.1 扶阳益阴、化瘀解毒方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形态的影响 | 第48页 |
3.2.2 扶阳益阴、化瘀解毒方前列腺癌细胞活力的影响 | 第48-49页 |
3.2.3 扶阳益阴、化瘀解毒方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49-50页 |
3.2.4 扶阳益阴、化瘀解毒方对前列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50页 |
3.2.5 扶阳益阴、化瘀解毒方对PI3K/Akt/FoxO1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50-51页 |
3.2.6 扶阳益阴、化瘀解毒方促进细胞凋亡的可能途径 | 第51-53页 |
3.2.7 扶阳益阴、化瘀解毒方影响前列腺癌细胞周期的可能途径 | 第53页 |
3.3 讨论 | 第53-57页 |
3.3.1 扶阳益阴、化瘀解毒方对前列腺癌细胞形态及存活能力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2 扶阳益阴、化瘀解毒方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 | 第54页 |
3.3.3 扶阳益阴、化瘀解毒方对PI3K/Akt/FoxO1通路的相关磷酸化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4 扶阳益阴、化瘀解毒方促进细胞凋亡的可能途径 | 第55-57页 |
3.4 结论 | 第57页 |
3.5 问题与展望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附录 | 第66-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