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研究的创新 | 第15-17页 |
第2章 医养结合城市机构养老服务:内涵、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第17-30页 |
2.1 内涵阐释 | 第17-20页 |
2.1.1 医养结合 | 第17-18页 |
2.1.2 机构养老 | 第18-20页 |
2.2 医养结合城市机构养老服务的必要性 | 第20-26页 |
2.2.1 人口老龄化问题 | 第20-21页 |
2.2.2 老年人养老服务的供需失衡 | 第21-24页 |
2.2.3 家庭功能的弱化造成老年人的日常照顾需求难以满足 | 第24页 |
2.2.4 机构养老服务本身的困境制约养老机构的发展 | 第24-25页 |
2.2.5 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的优势 | 第25-26页 |
2.3 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 第26-30页 |
2.3.1 理论可行性——社会公平、协同政府、社会支持理论的要求 | 第27页 |
2.3.2 现实的可行性——政策文件的支持 | 第27-29页 |
2.3.3 实践可行性——地区试点的示范 | 第29-30页 |
第3章 长沙市医养结合的城市机构养老服务现状 | 第30-46页 |
3.1 长沙市的养老现状 | 第30-32页 |
3.1.1 长沙市的人口老龄化情况 | 第30页 |
3.1.2 长沙市的老年人养老需求情况 | 第30-31页 |
3.1.3 长沙市的养老服务供给情况 | 第31-32页 |
3.2 长沙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的模式和现状 | 第32-39页 |
3.2.1 整合照料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状况——以康乃馨养老呵护中心为例 | 第32-35页 |
3.2.2 支撑辐射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状况——以朝夕青山祠社区养护中心为例 | 第35-37页 |
3.2.3 小结 | 第37-39页 |
3.3 长沙市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服务困境 | 第39-43页 |
3.3.1 科学系统的制度设计缺位 | 第39-40页 |
3.3.2 资源溢出问题突出 | 第40-41页 |
3.3.3 专业护理人员短缺 | 第41-42页 |
3.3.4 传统养老观念的落后 | 第42-43页 |
3.4 长沙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43-46页 |
3.4.1 机构的短视性 | 第43-44页 |
3.4.2 资源的匮乏 | 第44-45页 |
3.4.3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 第45-46页 |
第4章 长沙市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服务的改进建议 | 第46-54页 |
4.1 制定科学的顶层规划 | 第46-48页 |
4.1.1 协同政府内部部门,明确权责范围 | 第46-47页 |
4.1.2 适当放权,放松机构的准入条件 | 第47页 |
4.1.3 加强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 | 第47-48页 |
4.2 增加资源的有效投入 | 第48-50页 |
4.2.1 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医养服务项目 | 第48-49页 |
4.2.2 协同市场和社会,加强融资投资 | 第49-50页 |
4.2.3 制定优惠政策,降低机构成本 | 第50页 |
4.3 锻造专业的医护队伍 | 第50-52页 |
4.3.1 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强化人才管理 | 第50-51页 |
4.3.2 加大专科院校扩招力度,培养专业化人才 | 第51页 |
4.3.3 提高薪酬福利,促进人才引进 | 第51-52页 |
4.4 转变传统的养老观念 | 第52-54页 |
4.4.1 细处着手,加强机构与社会互动 | 第52页 |
4.4.2 加大主流媒体报道,宣传医养机构理念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