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两亲性咪唑/三唑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合成及表征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7-16页
    1.1 引言第7页
    1.2 化学传感器第7-9页
        1.2.1 化学传感器的组成第7页
        1.2.2 化学传感器的分类第7页
        1.2.3 光化学传感器的原理第7-9页
    1.3 唑类传感器简介第9-14页
        1.3.1 咪唑类化学传感器第9-12页
        1.3.2 三唑类化学传感器第12-14页
    1.4 两亲性传感器第14-15页
    1.5 论文的设计思想第15-16页
第二章 一种两亲性丹磺酰咪唑鎓荧光增强识别ATP第16-25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实验第16-18页
        2.2.1 仪器及药品第16-17页
        2.2.2 检测限及络合常数的计算第17页
        2.2.3 合成路线第17页
        2.2.4 合成第17-1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18-22页
        2.3.1 化合物2-1/2-2光谱表征第18-20页
        2.3.2 化合物2-1分子自组装第20-22页
    2.4 络合机制第22-23页
    2.5 生物应用第23-24页
    2.6 结论第24-25页
第三章 一种两亲性芘咪唑鎓比例荧光识别ATP第25-35页
    3.1 引言第25页
    3.2 实验第25-27页
        3.2.1 仪器及药品第25-26页
        3.2.2 检测限及络合常数的计算第26页
        3.2.3 合成第26-2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7-31页
        3.3.1 化合物3-1光谱表征第27-30页
        3.3.2 化合物3-1分子自组装第30-31页
    3.4 识别机理第31-32页
    3.5 生物应用第32-34页
    3.6 结论第34-35页
第四章 一种两亲性丹磺酰三唑受体荧光识别Hg~(2+)第35-45页
    4.1 引言第35页
    4.2 实验第35-37页
        4.2.1 仪器及药品第35-36页
        4.2.2 检测限及络合常数的计算第36页
        4.2.3 合成第36-3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7-41页
        4.3.1 化合物4-1光谱表征第37-40页
        4.3.2 化合物4-1分子自组装第40-41页
    4.4 络合机制第41-42页
    4.5 生物应用第42-44页
    4.6 结论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3页
附录第5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医养结合的城市机构养老服务模式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下一篇:微波辅助下SnCl4催化纤维素-ZnCl2新体系制备5-HMF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