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论文--农场论文

面向家庭农场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16页
        1.2.1 家庭农场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供应链金融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涉农供应链金融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研究目标与框架第16-18页
        1.3.1 研究目标第16-17页
        1.3.2 研究框架第17-18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8-19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页
        1.4.2 创新点第18-19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9-24页
    2.1 概念界定第19-21页
        2.1.1 家庭农场第19页
        2.1.2 供应链金融第19-20页
        2.1.3 涉农供应链金融第20页
        2.1.4 涉农供应链金融运行机制第20-21页
    2.2 理论基础第21-24页
        2.2.1 供应链管理理论第21-22页
        2.2.2 交易成本理论第22页
        2.2.3 委托代理理论第22-23页
        2.2.4 自偿性贸易融资第23-24页
第三章 “家庭农场+基地+公司+金融机构”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及运行机制第24-36页
    3.1 “家庭农场+基地+公司+金融机构”模式内涵第24页
    3.2 “家庭农场+基地+公司+金融机构”模式的业务流程第24-25页
    3.3 “家庭农场+基地+公司+金融机构”模式的运行机制第25-28页
    3.4 “家庭农场+基地+公司+金融机构”模式案例研究—以XD公司为例第28-36页
        3.4.1 案例阐述第28-29页
        3.4.2 伊川模式的业务流程第29-30页
        3.4.3 伊川模式的运行机制第30-33页
        3.4.4 伊川模式的运行效果第33-36页
第四章 “家庭农场+合作社+金融机构”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及运行机制第36-47页
    4.1 “家庭农场+合作社+金融机构”模式内涵第36页
    4.2 “家庭农场+合作社+金融机构”模式的业务流程第36-37页
    4.3 “家庭农场+合作社+金融机构”模式的运行机制第37-40页
    4.4 “家庭农场+合作社+金融机构”模式案例研究—以KT合作社案例为例第40-47页
        4.4.1 案例阐述第40-41页
        4.4.2 襄城模式的业务流程第41-42页
        4.4.3 襄城模式的运行机制第42-45页
        4.4.4 襄城模式的运行效果第45-47页
第五章 面向家庭农场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比较与应用第47-53页
    5.1 两种模式比较第47-50页
        5.1.1 模式形成背景比较第47-48页
        5.1.2 模式的特征比较第48页
        5.1.3 模式适用情景比较第48-50页
    5.2 两种模式具体应用第50-53页
        5.2.1 模式推广的条件第50-51页
        5.2.2 模式推广的意义第51-5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5页
    6.1 研究总结第53-54页
    6.2 研究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个人简介第59-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知觉的组织支持与员工忠诚--一项跨层次研究
下一篇:知识结构、知识转移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以制造企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