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页 |
2.3 简要的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2.4 发展趋势 | 第19-21页 |
3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 | 第21-29页 |
3.1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果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6页 |
3.1.1 科技型企业 | 第21页 |
3.1.2 中小企业 | 第21-23页 |
3.1.3 科技型中小企业 | 第23页 |
3.1.4 融资效果 | 第23-24页 |
3.1.5 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征 | 第24-25页 |
3.1.6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特征 | 第25-26页 |
3.2 融资效果评价理论 | 第26-29页 |
3.2.1 三角模糊法 | 第26-27页 |
3.2.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27页 |
3.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7-28页 |
3.2.4 MM理论 | 第28页 |
3.2.5 权衡理论 | 第28-29页 |
4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 第29-41页 |
4.1 指标设计原则 | 第29-30页 |
4.1.1 客观性 | 第29页 |
4.1.2 全面性 | 第29页 |
4.1.3 科学性 | 第29页 |
4.1.4 重要性 | 第29-30页 |
4.1.5 可操作性 | 第30页 |
4.2 指标选取基础 | 第30-37页 |
4.2.1 问卷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30页 |
4.2.2 绵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查 | 第30-37页 |
4.3 指标选取 | 第37-40页 |
4.3.1 企业发展能力指标 | 第37-38页 |
4.3.2 企业融资能力与融资风险 | 第38-39页 |
4.3.3 融资环境 | 第39-40页 |
4.4 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40-41页 |
5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果评价:基于三角模糊法 | 第41-49页 |
5.1 指标检验与筛选 | 第41-42页 |
5.1.1 建立三角模糊数 | 第41页 |
5.1.2 指标检验与筛选 | 第41-42页 |
5.2 各项指标影响权重分析 | 第42-46页 |
5.3 绵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体融资效果评价 | 第46-47页 |
5.4 分析小结 | 第47-49页 |
6 相关对策与建议 | 第49-55页 |
6.1 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不断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产品 | 第49-50页 |
6.1.1 提升资金使用效果,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 第49页 |
6.1.2 更新融资观念,提高企业信用意识 | 第49-50页 |
6.1.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 第50页 |
6.2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 第50-52页 |
6.2.1 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 第50-51页 |
6.2.2 完善民间资本发展,建立规范民间金融市场 | 第51页 |
6.2.3 促使银行信贷与风险投资战略合作 | 第51-52页 |
6.3 发挥政府调节作用,创造良好融资环境 | 第52-55页 |
6.3.1 优惠的财政政策 | 第52页 |
6.3.2 发展产业集群,提升融资效果 | 第52-53页 |
6.3.3 注重培育中小金融机构 | 第53页 |
6.3.4 加强法律环境建设,建立政府规范担保体系 | 第53-5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附件一: 绵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影响因素专家打分表 | 第63-66页 |
附件二: 《绵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模式管理层调查问卷》 | 第66-77页 |
附件三: 管理层访谈提纲 | 第77-78页 |
附件四: 访谈记录表 | 第78-79页 |
附件五: 《绵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模式员工调查线上问卷》 | 第79-90页 |
附件六: 《绵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效果调查问卷》 | 第90-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