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1-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第三节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模态和媒体 | 第15-16页 |
二、多模态和多模态话语 | 第16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社会符号学 | 第17页 |
二、社会符号学与多模态话语分析 | 第17-18页 |
三、视觉语法 | 第18页 |
四、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国内外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国内外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第五节 国内外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研究 | 第23-24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24页 |
第六节 小结 | 第24-27页 |
第三章 高中英语图文写作多模态教学模式探析 | 第27-43页 |
第一节 高中英语图文写作 | 第27-30页 |
一、高中英语图文写作要求 | 第27-28页 |
二、高中英语图文写作现状 | 第28-29页 |
三、高中英语图文写作特点 | 第29-30页 |
第二节 高中英语图文写作多模态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 第30-32页 |
一、根本性原则 | 第31页 |
二、有效性原则 | 第31页 |
三、适配原则 | 第31-32页 |
第三节 高中英语图文写作多模态教学模式 | 第32-43页 |
一、高中英语图文写作多模态教学模式构建 | 第33-34页 |
二、高中英语图文写作多模态教学模式实例分析 | 第34-43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43-49页 |
第一节 研究假设 | 第43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4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工具 | 第43-4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二、研究工具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实验过程 | 第45-49页 |
一、实验前 | 第46页 |
二、实验中 | 第46-47页 |
三、实验后 | 第47页 |
四、问卷调查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和结果与讨论 | 第49-61页 |
第一节 实验数据分析 | 第49-55页 |
第二节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第55-58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58-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5页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第61-62页 |
第二节 研究启示 | 第62-63页 |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1 前测试题 | 第69-71页 |
附录2 后测试题 | 第71-73页 |
附录3 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 第73-75页 |
附录4 图文写作四部分批改分值比重 | 第75-77页 |
附录5 调查问卷 | 第77-79页 |
附录6 前测成绩 | 第79-83页 |
附录7 后测成绩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