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7-9页 |
1.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分析 | 第9-12页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关于"结构-建构"教学思想和实践 | 第10-11页 |
·关于建构学习理论 | 第11-12页 |
2.初中生物应用结构-建构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 第12-26页 |
·本论文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2-16页 |
·学科素养 | 第12-14页 |
·"结构—建构"教学 | 第14-15页 |
·初中生物"结构建构"教学法 | 第15-16页 |
·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结构主义 | 第16-18页 |
·建构主义 | 第18-19页 |
·心理学基础 | 第19页 |
·系统论基础 | 第19-20页 |
·认知心理学理论 | 第20-21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21页 |
·研究过程 | 第21-22页 |
·初中生物中结构—建构教学的价值 | 第22-26页 |
·从教师角度来讲 | 第22-23页 |
·从学生的角度讲 | 第23-26页 |
3.初中生物“结构建构”教学的课堂实施 | 第26-40页 |
·“结构建构”教学法的技术路线与实验方案 | 第26页 |
·初中生物结构建构教学的主要环节 | 第26-30页 |
·课前自主尝试 | 第27页 |
·课内导学启智 | 第27-29页 |
·课后整合提高 | 第29-30页 |
·初中生物“结构建构”教学的教学案例设计 | 第30-40页 |
·生物八年级(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 第30-34页 |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12章第二节土壤里的微生物(第1课时) | 第34-40页 |
4.结构-建构教学实验成效 | 第40-43页 |
·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和智慧火花 | 第40页 |
·学生课业负担明显下降 | 第40页 |
·教师的专业水平显著提高 | 第40页 |
·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进步 | 第40-43页 |
·对照班、实验班实验前后成绩的比较 | 第41-42页 |
·对照班、实验班实验前后优秀率、合格率的分析 | 第42-43页 |
5.结论与反思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3页 |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后续研究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