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制造工艺论文

机电产品主动再制造设计及时机调控方法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目录第11-13页
插图清单第13-15页
表格清单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2页
    1.1 引言第16-21页
        1.1.1 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第16-19页
        1.1.2 绿色制造的发展第19-21页
    1.2 再制造第21-24页
        1.2.1 再制造的内涵第21页
        1.2.2 再制造不同于制造、维修和再循环第21-24页
    1.3 再制造的发展第24-29页
        1.3.1 国外再制造发展现状第24-25页
        1.3.2 国内再制造发展现状第25-27页
        1.3.3 再制造的迫切需求第27-28页
        1.3.4 我国再制造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第29-32页
        1.4.1 论文的选题来源和背景第29页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9-30页
        1.4.3 论文的结构第30-32页
第二章 主动再制造设计第32-45页
    2.1 主动再制造理论第32-36页
        2.1.1 主动再制造不同于被动再制造第32-33页
        2.1.2 主动再制造特征第33-34页
        2.1.3 主动再制造延长产品总服役寿命第34-35页
        2.1.4 主动再制造时机第35-36页
    2.2 再制造设计综述第36-41页
        2.2.1 再制造设计第36-37页
        2.2.2 再制造设计相关理论第37-38页
        2.2.3 再制造设计方法与工具第38-41页
    2.3 主动再制造设计第41-43页
        2.3.1 主动再制造设计概念和意义第41-42页
        2.3.2 主动再制造设计层次框架第42-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结构功能梯度的概念及应用第45-64页
    3.1 结构功能梯度第45-50页
        3.1.1 零件功能特征结构模型第45-47页
        3.1.2 结构功能梯度内涵第47-48页
        3.1.3 梯度因子的构建第48-49页
        3.1.4 再制造性指标的确定第49-50页
    3.2 基于结构功能梯度的零件主动再制造优化设计第50-53页
        3.2.1 特征结构选取第51页
        3.2.2 量化分析第51-53页
        3.2.4 反馈寻优第53页
    3.3 实例分析第53-63页
        3.3.1 曲轴的工况及失效分析第53-58页
        3.3.2 曲轴的主动再制造优化设计第58-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主动再制造时机调控第64-75页
    4.1 关键零部件第64-65页
        4.1.1 关键零部件的概念第64页
        4.1.2 面向再制造的关键件确定第64-65页
    4.2 产品主动再制造时机和关键件再制造临界点第65-67页
        4.2.1 产品主动再制造时机的选择第65-66页
        4.2.2 关键件再制造临界点的选择第66-67页
    4.3 主动再制造时机调控第67-69页
        4.3.1 设计参数与服役性能的映射模型第67页
        4.3.2 主动调控机制第67-68页
        4.3.3 梯度因子优化第68-69页
    4.4 实例分析第69-73页
        4.4.1 调控分析第69-70页
        4.4.2 映射模型第70-73页
        4.4.3 反馈优化第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5.1 工作总结第75-76页
    5.2 工作不足与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控滚齿机动态误差补偿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复合电源的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