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的科学依据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必要性 | 第10-11页 |
1.1.2 选题可行性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船员起居舱室智能布局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2 船舶管路智能布局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2 船舶智能布局设计方法 | 第22-39页 |
2.1 船舶智能布局设计方法概述 | 第22-24页 |
2.2 栅格法 | 第24-25页 |
2.2.1 栅格法简介 | 第24页 |
2.2.2 栅格的标识方法 | 第24-25页 |
2.3 能量法 | 第25-28页 |
2.4 遗传算法 | 第28-38页 |
2.4.1 编码方式 | 第29-31页 |
2.4.2 适应度函数 | 第31-33页 |
2.4.3 遗传算子 | 第33-35页 |
2.4.4 遗传算法的重要参数 | 第35-36页 |
2.4.5 遗传算法的改进 | 第36-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船员起居舱室智能布局设计研究 | 第39-53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船员起居舱室布局设计原则 | 第39-41页 |
3.3 基于小生境改进遗传算法的船员起居舱室智能布局设计研究 | 第41-48页 |
3.3.1 家具设备的能量区域划分 | 第41-43页 |
3.3.2 舱室有效活动空间利用率 | 第43-45页 |
3.3.3 小生境改进遗传算法 | 第45-48页 |
3.4 仿真实验 | 第48-52页 |
3.4.1 实验条件 | 第48页 |
3.4.2 问题描述 | 第48页 |
3.4.3 参数设置 | 第48-49页 |
3.4.4 模型建立 | 第49-50页 |
3.4.5 编码方法 | 第50页 |
3.4.6 适应度函数 | 第50页 |
3.4.7 遗传算子 | 第50-51页 |
3.4.8 计算流程 | 第51页 |
3.4.9 实验结果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船舶管路智能布局设计研究 | 第53-69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船舶管路布局设计原则 | 第53-55页 |
4.3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船舶管路智能布局设计研究 | 第55-63页 |
4.3.1 模型建立 | 第55-57页 |
4.3.2 方向指导机制 | 第57-58页 |
4.3.3 改进遗传算法 | 第58-59页 |
4.3.4 编码方法 | 第59页 |
4.3.5 适应度函数 | 第59-60页 |
4.3.6 遗传策略 | 第60页 |
4.3.7 仿真实验 | 第60-63页 |
4.4 基于人机结合遗传算法的船舶管路智能布局设计研究 | 第63-68页 |
4.4.1 人机结合思想 | 第63-64页 |
4.4.2 人机结合遗传算法原理 | 第64-65页 |
4.4.3 人工个体生成机制 | 第65-66页 |
4.4.4 人工个体加入机制 | 第66页 |
4.4.5 仿真实验 | 第66-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总结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