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三、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四、研究内容、思路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一章 行为目标模式及其应用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局限性 | 第20-24页 |
一、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 | 第20-22页 |
(一) 行为目标模式的产生背景 | 第20-21页 |
(二) 行为目标模式的基本内涵 | 第21-22页 |
(三) 行为目标模式的主要特点 | 第22页 |
二、行为目标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局限性 | 第22-24页 |
(一) 评价目标缺乏动态性 | 第22页 |
(二) 评价方法仅限于量化 | 第22-23页 |
(三) 评价内容存在片面性 | 第23页 |
(四) 评价功能较为单一 | 第23页 |
(五) 评价对象处于被动状态 | 第23-24页 |
第二章 CIPP 评价模式及其应用于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 | 第24-30页 |
一、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 评价模式 | 第24-28页 |
(一) CIPP 评价模式的产生背景 | 第24页 |
(二) CIPP 评价模式的基本内涵 | 第24-26页 |
(三) CIPP 评价模式的主要特点 | 第26-28页 |
二、CIPP 评价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 | 第28-30页 |
(一) 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 第28页 |
(二) 增强课堂教学评价的系统性 | 第28页 |
(三) 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 | 第28-29页 |
(四) 利于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采用CIPP 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教师需求调查 | 第30-41页 |
一、调查工具及实施 | 第30-31页 |
(一) 内容及调查工具 | 第30页 |
(二) 调查实施 | 第30-31页 |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31-41页 |
(一) 课堂教学目标评价 | 第32-34页 |
(二) 课堂教学方案评价 | 第34-36页 |
(三) 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 第36-38页 |
(四) 课堂教学成果评价 | 第38-41页 |
第四章 采用CIPP 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建议 | 第41-51页 |
一、以多元评价观为指导开展课堂教学评价 | 第41-44页 |
(一) 选择多元的评价主体 | 第41-42页 |
(二) 确立多元的评价内容 | 第42-43页 |
(三) 采用综合的评价方法 | 第43-44页 |
二、科学组织评价过程,处理好四个评价阶段的关系 | 第44-47页 |
(一) 加强对评价主体的培训 | 第44-45页 |
(二) 注重课堂教学评价各个阶段的衔接 | 第45-46页 |
(三) 对CIPP 评价模式开展元评价 | 第46-47页 |
三、强化反馈环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第47-51页 |
(一) 及时、科学地反馈评价信息 | 第47-49页 |
(二) 有效运用评价反馈结果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9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