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3-18页 |
(一) 黔东南苗族婚姻习俗的概述 | 第13页 |
(二) 苗族婚约习俗的调研情况说明 | 第13-14页 |
(三) 苗族婚约习俗的调研结果 | 第14-17页 |
小结 | 第17-18页 |
二、 婚约制度的概述 | 第18-26页 |
(一) 婚约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 婚约的性质及特征 | 第19-20页 |
(三) 我国婚约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0-22页 |
1. 早期婚约 | 第20-21页 |
2. 晚期婚约 | 第21-22页 |
3. 新中国成立后的婚约制度的演变 | 第22页 |
(四) 各国家和地区婚约的相关立法 | 第22-25页 |
1. 德国 | 第22-23页 |
2. 意大利 | 第23页 |
3. 瑞士 | 第23-24页 |
4.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4页 |
5. 我国澳门地区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三、 西江苗族地区婚约解除损害赔偿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一) 婚约解除损害赔偿问题的现状 | 第26-27页 |
(二) 婚约解除损害赔偿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三) 解除损害赔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页 |
四、 在苗族聚居地建立婚约纠纷损害赔偿制度的现实必要性分析 | 第28-33页 |
(一) 损害赔偿的性质 | 第28-29页 |
(二) 建立婚约解除损害赔偿制度的法理依据 | 第29-30页 |
1. 公平正义原则 | 第29页 |
2. 法益价值衡量原则 | 第29-30页 |
3. 对私法上自由权利的限制 | 第30页 |
(三) 建立婚约解除损害赔偿制度的现实必要性 | 第30-31页 |
(四) 损害赔偿的种类 | 第31-33页 |
1. 财产损害赔偿 | 第31-32页 |
2. 非财产损害赔偿 | 第32-33页 |
五、 对在苗族聚居地构建婚约解除损害赔偿制度的几点建议 | 第33-35页 |
(一) 明确婚约的效力 | 第33-34页 |
(二) 明确婚约解除的法定事由 | 第34-35页 |
(三) 明确婚约解除损害赔偿的范围 | 第35页 |
(四) 明确婚约解除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期限 | 第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