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农民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丰富和发展晏阳初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 | 第10-11页 |
·为当今农民职业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 第11页 |
·选题使用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范围及名词注释 | 第11-14页 |
·晏阳初 | 第11-13页 |
·农民职业教育 | 第13-14页 |
2 晏阳初与平教会定县试验区 | 第14-21页 |
·综述 | 第14-16页 |
·晏阳初与“平教会”定县试验区 | 第16-21页 |
·实验区的选择 | 第16-17页 |
·调查中的发现 | 第17页 |
·实验中的探索 | 第17页 |
·行政机构的设立 | 第17-20页 |
·实践中的创新 | 第20-21页 |
3 晏阳初农民职业教育的思想 | 第21-30页 |
·“生计教育”——农民职业教育的先导 | 第21-24页 |
·“生计教育”实验中的原则 | 第24-25页 |
·农民生活的急需 | 第24页 |
·疑难问题的破解 | 第24-25页 |
·农民职业教育的宗旨 | 第25-30页 |
·“深入民间”了解情况 | 第25页 |
·“与平民共同生活,向平民诚心学习” | 第25-26页 |
·“共同计划,共同工作” | 第26页 |
·“从他们所知开始,用他们己有来创造” | 第26-27页 |
·“以表证来教习,从实干来学习” | 第27页 |
·“不是装饰陈列,而是示范模型” | 第27页 |
·“不是零零碎碎,而是整个体系” | 第27-28页 |
·“不是枝枝节节,而是通盘筹划” | 第28页 |
·“不迁就社会,应改造社会” | 第28-29页 |
·“不是救济,而是发扬” | 第29-30页 |
4 晏阳初农民职业教育的实践 | 第30-35页 |
·生产巡回训练学校 | 第30页 |
·农业表证 | 第30-31页 |
·请科学下乡 | 第31-32页 |
·博士下乡与农人为伍 | 第32页 |
·巡回书库 | 第32-33页 |
·无线电广播 | 第33-34页 |
·导生传习法 | 第34-35页 |
5 晏阳初农民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的重要借鉴 | 第35-43页 |
·科教兴农的根本 | 第35-36页 |
·服务三农的形象 | 第36-37页 |
·持续发展的要素 | 第37-39页 |
·市场经济的把握 | 第39-40页 |
·通俗易懂的教学 | 第40-41页 |
·农民参与的必然 | 第41-42页 |
·生动预案的吸引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