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机械弹性车轮的结构强度分析与疲劳寿命预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注释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词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国内外车轮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外车轮结构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1.3.1 主要研究路线与方法 | 第18-19页 |
1.3.2 本文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机械弹性车轮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1-32页 |
2.1 机械弹性车轮的结构及承载方式 | 第21-23页 |
2.1.1 车轮结构 | 第21-22页 |
2.1.2 承载方式 | 第22-23页 |
2.2 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原理 | 第23-26页 |
2.2.1 有限元法基本概念 | 第23-24页 |
2.2.2 有限元空间离散模型 | 第24-26页 |
2.3 机械弹性车轮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6-29页 |
2.3.1 简化条件 | 第26页 |
2.3.2 几何建模 | 第26-27页 |
2.3.3 材料特性及单元类型 | 第27页 |
2.3.4 网格划分 | 第27-28页 |
2.3.5 简化模型 | 第28-29页 |
2.4 机械弹性车轮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29-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机械弹性车轮的结构强度分析 | 第32-43页 |
3.1 机械弹性车轮力学模型及承载分析 | 第32-36页 |
3.1.1 力学模型分析 | 第32页 |
3.1.2 承载分析 | 第32-36页 |
3.2 机械弹性车轮结构强度分析 | 第36-41页 |
3.2.1 弹性环受力状况分析 | 第37-38页 |
3.2.2 卡环受力状况分析 | 第38-40页 |
3.2.3 铰链组受力状况分析 | 第40-41页 |
3.2.4 轮毂受力状况分析 | 第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机械弹性车轮的疲劳寿命预测 | 第43-53页 |
4.1 疲劳寿命理论 | 第43-45页 |
4.1.1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43-44页 |
4.1.2 疲劳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4.2 机械弹性车轮的疲劳试验 | 第45-48页 |
4.2.1 车轮的疲劳试验 | 第45-46页 |
4.2.2 基于动态疲劳弯曲试验的有限元模型 | 第46-48页 |
4.3 机械弹性车轮应力分布状况仿真与分析 | 第48-50页 |
4.3.1 机械弹性车轮应力分布状况仿真 | 第48-49页 |
4.3.2 机械弹性车轮应力分布状况仿真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4.4 机械弹性车轮的疲劳寿命预测 | 第50-51页 |
4.5 机械弹性车轮疲劳失效分析 | 第51-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机械弹性车轮的优化设计 | 第53-62页 |
5.1 机械弹性车轮的疲劳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54页 |
5.2 机械弹性车轮的优化设计 | 第54-57页 |
5.2.1 设计变量 | 第55页 |
5.2.2 目标函数 | 第55-56页 |
5.2.3 约束条件 | 第56页 |
5.2.4 基本流程 | 第56-57页 |
5.3 机械弹性车轮寿命设计的结果和分析 | 第57-61页 |
5.3.1 样本筛选法 | 第58-59页 |
5.3.2 多目标遗传算法 | 第59-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2-64页 |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62页 |
6.1.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2页 |
6.1.2 创新点 | 第6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