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视觉机器人的目标定位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20页
    1.1 课题来源第9页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目的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8页
        1.3.1 工业机器人研究现状第10-16页
        1.3.2 视觉引导定位技术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19页
        1.4.1 论文主要工作第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5 本章小结第19-20页
2 视觉定位的原理及实验第20-46页
    2.1 摄像机成像基本原理第20-26页
        2.1.1 摄像机成像模型第20-21页
        2.1.2 各坐标系定义及投影几何第21-25页
            2.1.2.1 坐标系定义第21-23页
            2.1.2.2 坐标系变换第23-25页
        2.1.3 摄像机畸变模型第25-26页
    2.2 摄像机标定第26-35页
        2.2.1 单目摄像机标定第26-27页
        2.2.2 双目摄像机标定第27-28页
        2.2.3 摄像机标定实验第28-35页
    2.3 立体视觉系统的构成第35-45页
        2.3.1 双目立体视觉概述第35-37页
        2.3.2 双目立体视觉的三维定位原理第37-42页
            2.3.2.1 平行双目立体视觉第39-40页
            2.3.2.2 图像对立体校正第40-42页
        2.3.3 立体视觉系统的硬件组成第42-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3 复杂环境下的多目标二维定位技术第46-61页
    3.1 多目标的平面定位方法与流程第46-48页
    3.2 基于模板匹配的目标识别算法第48-55页
        3.2.1 模板匹配算法概述第48-49页
            3.2.1.1 算法原理第48-49页
            3.2.1.2 算法的流程第49页
        3.2.2 基于边缘梯度的模板匹配算法第49-52页
            3.2.2.1 相似性度量准则第50页
            3.2.2.2 算法的加速策略第50-52页
        3.2.3 识别算法的改进第52-55页
            3.2.3.1 边缘细化算法概述第52页
            3.2.3.2 算法步骤第52-55页
    3.3 实际物理坐标的描述第55-58页
        3.3.1 世界坐标系设定第55-56页
        3.3.2 摄像机外参数设定第56-58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8-60页
        3.4.1 目标识别的准确率第58-59页
        3.4.2 目标的定位时间第59页
        3.4.3 目标的位姿定位误差第59-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4 目标的深度信息及空间姿态获取方法第61-78页
    4.1 立体匹配第61-69页
        4.1.1 立体匹配概述第61-63页
        4.1.2 立体匹配原理与算法第63-65页
        4.1.3 深度信息获取实验及误差分析第65-69页
    4.2 目标的空间姿态获取第69-77页
        4.2.1 基于ICP算法的三维点云配准第70-75页
            4.2.1.1 点云配准算法概述第70-71页
            4.2.1.2 点云去噪与精简第71-72页
            4.2.1.3 点云初始配准第72-74页
            4.2.1.4 点云精确配准第74-75页
        4.2.2 算法的仿真验证第75-77页
    4.3 本章小结第77-78页
5 目标的三维定位抓取实验及结果分析第78-89页
    5.1 实验设备简介第78-80页
        5.1.1 双目立体视觉平台第78页
        5.1.2 GSK-RB08工业机器人第78-80页
    5.2 视觉机器人定位实验第80-87页
        5.2.1 视觉机器人工件定位与抓取实验第80-85页
            5.2.1.1 实验软硬件信息第80页
            5.2.1.2 实验过程第80-85页
        5.2.2 视觉机器人野外荔枝采摘实验第85-87页
    5.3 本章小结第87-89页
6 总结与展望第89-91页
    6.1 论文总结第89页
    6.2 展望第89-91页
致谢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7页
附录A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97-99页
附录B 部分算法源程序第99-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菱形四轮甘蔗中耕机液压行走系统改进设计
下一篇:香蕉采摘机械手夹持试验及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