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截短侧耳素—磺胺类拼合物体外抗菌活性及体内代谢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英文缩略词或符号表第8-11页
1 前言第11-19页
    1.1 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第11-12页
        1.1.1 细菌耐药现状第11-12页
        1.1.2 耐药性形成及传播机制第12页
        1.1.3 耐药性危害及对策第12页
    1.2 拼合抗菌药物研究概况第12-13页
        1.2.1 拼合抗菌药物的产生及分类第12-13页
        1.2.2 拼合抗菌药物研发现状第13页
    1.3 药物代谢研究概况第13-15页
        1.3.1 药物代谢方式及活性变化第13-14页
        1.3.2 药物代谢研究方法第14页
        1.3.3 药物代谢研究意义第14-15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27页
    2.1 材料第19-22页
        2.1.1 药品与试剂第19页
        2.1.2 试验菌株第19-20页
        2.1.3 试验动物第20页
        2.1.4 仪器与设备第20-21页
        2.1.5 培养基的制备第21-22页
        2.1.6 试液配制第22页
    2.2 方法第22-27页
        2.2.1 截短侧耳素-磺胺类拼合物体外抗菌活性的测定第22-25页
            2.2.1.1 拼合物B1~B6对标准菌株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第22-24页
            2.2.1.2 拼合物对临床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测定第24-25页
        2.2.2 截短侧耳素-磺胺拼合物A1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研究第25-27页
            2.2.2.1 动物分组第25页
            2.2.2.2 给药与采样第25页
            2.2.2.3 样品前处理第25-26页
            2.2.2.4 液相色谱条件第26页
            2.2.2.5 质谱条件第26-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52页
    3.1 截短侧耳素-磺胺类拼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第27-28页
        3.1.1 拼合物B1~B6对标准菌株的抑菌活性第27页
        3.1.2 拼合物对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第27-28页
    3.2 截短侧耳素-磺胺拼合物A1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第28-52页
        3.2.1 拼合物A1质谱裂解分析第28-31页
        3.2.2 拼合物A1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鉴定结果第31-46页
        3.2.3 拼合物A1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鉴定分析第46-52页
            3.2.3.1 代谢物M1~M6的UPLC/Q-TOF MS分析第46-47页
            3.2.3.2 代谢物M7~M15的UPLC/Q-TOF MS分析第47-48页
            3.2.3.3 代谢物M16~M27的UPLC/Q-TOF MS分析第48-50页
            3.2.3.4 代谢物M28~M30的UPLC/Q-TOF MS分析第50-52页
4 讨论与结论第52-59页
    4.1 截短侧耳素-磺胺类拼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第52-54页
        4.1.1 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第52页
        4.1.2 拼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第52-54页
    4.2 截短侧耳素-磺胺拼合物A1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第54-59页
        4.2.1 样品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条件的优化第54-55页
        4.2.2 给药途径以及药物剂量、剂型的选择第55-56页
        4.2.3 拼合物A1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特征第56-59页
全文总结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泰万菌素颗粒剂的研制及其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下一篇:氯苯胍在兔体内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