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述评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3页 |
1.3.3 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国际社会常见的劳资纠纷解决模式及借鉴意义 | 第14-23页 |
2.1 国际劳工组织模式 | 第14-16页 |
2.1.1 预防机制 | 第14-15页 |
2.1.2 救济机制 | 第15-16页 |
2.2 主要发达国家解决劳资纠纷的模式 | 第16-21页 |
2.2.1 美国模式 | 第16-18页 |
2.2.2 欧洲模式 | 第18-20页 |
2.2.3 日本模式 | 第20-21页 |
2.3 对我国化解中小企业劳资纠纷的借鉴意义 | 第21-23页 |
3 广东省中小企业劳资纠纷现状分析 | 第23-30页 |
3.1 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 第23-24页 |
3.1.1 中小企业的定义 | 第23页 |
3.1.2 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 第23-24页 |
3.2 广东省中小企业劳资纠纷现状 | 第24-27页 |
3.2.1 劳资纠纷概况 | 第24-26页 |
3.2.2 基本特征分析 | 第26-27页 |
3.3 造成广东省中小企业劳资纠纷的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3.3.1 普遍没有建立工会或工会形同虚设 | 第27页 |
3.3.2 企业在追求利润过程中忽视了员工权益 | 第27-28页 |
3.3.3 政府部门认识不足 | 第28页 |
3.3.4 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 第28-29页 |
3.3.5 执法力度与监督力度弱 | 第29-30页 |
4 解决深圳H公司劳资纠纷的案例 | 第30-38页 |
4.1 H公司简介 | 第30页 |
4.2 H公司劳资纠纷现状及其成因 | 第30-34页 |
4.2.1 H公司资方与劳方现状 | 第30-32页 |
4.2.2 H公司劳资纠纷现状 | 第32-33页 |
4.2.3 H公司劳资纠纷原因分析 | 第33-34页 |
4.3 解决H公司劳资纠纷的具体做法 | 第34-38页 |
4.3.1 改善基础设施,丰富精神生活 | 第35页 |
4.3.2 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 | 第35-36页 |
4.3.3 重视调委会的建设 | 第36页 |
4.3.4 防调结合化解纠纷 | 第36-38页 |
5 化解中小企业劳资纠纷的对策 | 第38-43页 |
5.1 政府应完善法律体系并提高其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中的作用 | 第38-39页 |
5.2 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法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 第39页 |
5.3 企业方应提高管理水平 | 第39-40页 |
5.4 建立劳资关系信用征信制度 | 第40页 |
5.5 建立四级劳资纠纷调解机制 | 第40-41页 |
5.6 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 | 第41-4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6.1 结论 | 第43页 |
6.2 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