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复合体系的界面-流变特性对驱油的综合作用研究

前言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2页
    1.1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的发展历程第10-12页
    1.2 复合驱油技术的理论基础第12-15页
        1.2.1 复合驱的理论依据第12-13页
        1.2.2 复合体系驱油原理第13-15页
    1.3 复合驱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第15-18页
        1.3.1 复合驱的特点第15-16页
        1.3.2 影响复合驱效果的因素分析第16-18页
    1.4 复合驱油技术研究概况第18-23页
        1.4.1 有关复合体系界面张力的研究第18-22页
        1.4.2 有关复合驱油体系流变性的研究第22-23页
        1.4.3 有关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的研究第23页
    1.5 对复合驱油理论的不同认识及存在的问题第23-26页
        1.5.1 国内外对复合驱油理论的不同认识第23-24页
        1.5.2 复合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4-26页
    1.6 本文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及指导思想第26-28页
    参考文献第28-32页
第二章 对复合体系界面与流变性的影响第32-47页
    2.1 引言第32页
    2.2 实验研究第32-33页
        2.2.1 实验原材料第32-33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33页
        2.2.3 实验条件第33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3-45页
        2.3.1 碱及聚合物对界面张力的影响第33-35页
        2.3.2 碱与活性剂对复合体系流变性的影响第35-40页
        2.3.3 碱对复合体系流变性的影响机理探讨第40-44页
        2.3.4 ASP复合体系界面活性与流变性之间的关系第44-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7页
第三章 界面与流变特性对采收率的综合作用研究第47-80页
    3.1 引言第47页
    3.2 实验原材料第47-50页
        3.2.1 宏观驱油物理模型第47-49页
        3.2.2 微观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第49-50页
        3.2.3 实验用剂第50页
    3.3 实验条件第50-52页
        3.3.1 测试仪器第50-51页
        3.3.2 驱替装置第51页
        3.3.3 驱替程序第51-52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2-78页
        3.4.1 在天然岩心上的驱替第52-54页
        3.4.2 在宏观非均质物理模型上的驱替第54-60页
        3.4.3 界面张力与粘弹性在启动中、低渗透层的作用第60-62页
        3.4.4 临界表观粘度及其对复合驱的重要性第62-67页
        3.4.5 持续增大表观粘度对提高采收率的作用第67-69页
        3.4.6 驱油体系的弹性效应对采收率的宏观贡献第69-70页
        3.4.7 驱扫盲端残余油第70-74页
        3.4.8 驱替效率对比第74-78页
    3.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0页
第四章 复合体系驱油过程中的主要动态特征第80-97页
    4.1 引言第80页
    4.2 驱油过程中碱垢的形成及产出液的深度乳化第80-83页
        4.2.1 碱垢的形成第80-81页
        4.2.2 碱对复合驱产出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第81-83页
    4.3 驱油过程中化学剂的损耗及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第83-92页
        4.3.1 矿场三元复合驱化学剂滞留损失情况第84-85页
        4.3.2 模拟实验方法的确定第85页
        4.3.3 实验研究第85-87页
        4.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7-92页
    4.4 驱油过程中复合体系的流变行为及其描述第92-95页
        4.4.1 影响复合体系在岩芯中渗流的因素第92-93页
        4.4.2 多孔介质中复合体系本构方程的建立及应用第93-95页
    4.5 本章小结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97页
第五章 复合驱油理论探讨第97-110页
    5.1 引言第97页
    5.2 界面张力对毛管驱替力及启动残余油的作用第97-102页
        5.2.1 毛管系统水驱油作用力分析第97-100页
        5.2.2 贾敏效应的影响第100页
        5.2.3 界面张力与启动残余油的关系第100-102页
    5.3 表观粘度对扩大微观波及体积的作用第102-104页
    5.4 经典毛管准数理论在复合驱应用中的局限性及其改进第104-108页
        5.4.1 实验数值的拟和与比较第104-106页
        5.4.2 复合驱中毛管准数理论的改进思路第106-108页
    5.5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0页
总结论第110-113页
    1 碱对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及流变性的影响第110页
    2 界面与流变性对采收率的综合作用及其在渗流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第110-111页
    3 有关复合驱理论的探讨第111-113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3-115页
附图第115-119页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曲果酒制备工艺及特性研究
下一篇:酒曲中3—羟基丁酮产生菌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