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语气词概说 | 第11-13页 |
1.1.1 现代汉语研究中对于语气词的认识及界定 | 第11-12页 |
1.1.2 壮语研究中对于语气词的认识及界定 | 第12-13页 |
1.1.3 本文对语气词的定义及界定 | 第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汉语语气词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壮语语气词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3 本文选题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1.3.1 本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5-16页 |
1.3.2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页 |
1.4 语料来源、语言代表点选择及研究方法 | 第16-21页 |
1.4.1 语言代表点选择、语料来源 | 第16-17页 |
1.4.2 来宾话音系 | 第17-18页 |
1.4.3 忻城壮语音系 | 第18-20页 |
1.4.4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陈述句句末的语气词 | 第21-42页 |
2.1 解释确认语气与桂柳话的a~(44)、p(?)~(31)、pei~(44)和壮语的γa~(33)、ku~(21)、ko~(21) | 第21-24页 |
2.2 提醒语气与桂柳话的a~(44)、p(?)~(31)和壮语的?d(?)~(24)、?b(?)~(33)、le~(21) | 第24-27页 |
2.3 “理应如此”与桂柳话的a~(44)、pei~(44)、ma~(31)和壮语的luk~(33)、luk~(21)、lu~(24) | 第27-31页 |
2.4 表示委婉告知语气与桂柳话的p(?)~(31)和壮语的?o~(24) | 第31-32页 |
2.5 表示某一条件下才会出现的结果语气词与桂柳话的a~(44)和壮语的ku~(21) | 第32-33页 |
2.6 表示敷衍、半信半疑语气与桂柳话的me~(44)和壮语的le~(32)、?o~(32) | 第33-36页 |
2.7 表示不满语气与桂柳话的ma~(23)、pei~(44)和壮语的(?)i~(21)li:u~(24)、le~(32) | 第36-39页 |
2.8 表示不以为然语气的le~(33) | 第39-40页 |
2.9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疑问句句末的语气词 | 第42-58页 |
3.1 询问句 | 第42-50页 |
3.1.1 特指问句 | 第42-44页 |
3.1.2 是非问句 | 第44-50页 |
3.2 测度问句 | 第50-53页 |
3.3 特殊问句 | 第53-56页 |
3.4 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祈使句句末的语气词 | 第58-65页 |
第五章 桂柳话和壮语句末语气词比较 | 第65-71页 |
5.1 桂柳话和壮语句末语气词的共性 | 第65-67页 |
5.2 桂柳话和壮语句末语气词差异 | 第67-69页 |
5.3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