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太堂寺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4页 |
|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二、研究现状回顾 | 第10-12页 |
| 三、结构框架及史料说明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太常寺的设立及沿革 | 第14-27页 |
| 一、明代以前太常寺的历史沿革 | 第14-18页 |
| 二、明代太常寺的建置 | 第18-23页 |
| (一) 机构设置沿革 | 第18-20页 |
| (二) 南、北二寺制 | 第20-21页 |
| (三) 位置及布局 | 第21-23页 |
| 三、职掌 | 第23-27页 |
| 第二章 太常寺职官 | 第27-45页 |
| 一、官员设置 | 第27-32页 |
| 二、官员的选任 | 第32-37页 |
| (一) 一般途径 | 第32-34页 |
| (二) 其他途径 | 第34-37页 |
| 三、太常寺官员的俸禄及考核 | 第37-45页 |
| (一) 俸禄 | 第37-41页 |
| (二) 考核 | 第41-45页 |
| 第三章 太常寺的运行 | 第45-52页 |
| 一、运行机制 | 第45-46页 |
| 二、祭祀经费及祭品来源 | 第46-49页 |
| 三、厨役的选取与管理 | 第49-50页 |
| (一) 选取及额数 | 第49页 |
| (二) 管理 | 第49-50页 |
| 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太常寺与其它礼乐管理机构的关系 | 第52-59页 |
| 一、太常寺与礼部 | 第52-55页 |
| 二、太常寺与鸿胪寺 | 第55-56页 |
| 三、太常寺与光禄寺 | 第56-59页 |
| 结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