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一、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评析 | 第14-23页 |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 第14-16页 |
一、国外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争论 | 第14-15页 |
二、我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 第15-16页 |
三、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 第16页 |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一、国家干预理论 | 第17-18页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8-20页 |
三、企业公民理论 | 第20-21页 |
四、其他理论 | 第21页 |
五、本文评析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 | 第23-32页 |
第一节 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 第23-24页 |
第二节 金融机构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当性分析 | 第24-27页 |
一、金融机构的特殊性 | 第24-25页 |
二、金融机构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 | 第25-27页 |
第三节 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 第27-32页 |
一、对股东和员工的社会责任 | 第27-29页 |
二、对金融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 第29页 |
三、对环境和资源的社会责任 | 第29-30页 |
四、对社区的社会责任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我国对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设计 | 第32-43页 |
第一节 对股东和员工社会责任的制度设计 | 第32-33页 |
一、《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 第32页 |
二、《关于国有金融机构高管薪酬分配有关问题的通知》 | 第32-33页 |
三、《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 | 第33页 |
第二节 对金融消费者社会责任的制度设计 | 第33-36页 |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 | 第33-35页 |
二、《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的规定 | 第35-36页 |
三、地方监管机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 第36页 |
第三节 对环境和资源社会责任的制度设计 | 第36-38页 |
一、《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规定 | 第36页 |
二、监管机构规范性文件对绿色信贷制度的规定 | 第36-38页 |
三、行业自律性组织及部分金融企业发布的指引性文件 | 第38页 |
第四节 对社区社会责任的制度设计 | 第38-39页 |
一、法律及司法解释 | 第38-39页 |
二、国务院颁布的金融法规 | 第39页 |
三、国务院各机构颁布的金融规章 | 第39页 |
第五节 现有制度存在的不足 | 第39-43页 |
一、现行金融高管薪酬制度的不足 | 第39-40页 |
二、现行金融消费者社会责任制度的不足 | 第40-41页 |
三、现行绿色信贷制度的不足 | 第41页 |
四、现行金融安全社会责任制度的不足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建议 | 第43-51页 |
第一节 完善对股东和员工社会责任的制度 | 第43-44页 |
一、完善金融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制度 | 第43-44页 |
二、赋予股东和员工等在金融高管薪酬上的话语权 | 第44页 |
第二节 完善对金融消费者社会责任的制度 | 第44-46页 |
一、完善现行信息披露制度 | 第45页 |
二、建立专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借鉴赤道原则完善绿色信贷制度 | 第46-49页 |
一、绿色信贷制度法律化 | 第48页 |
二、完善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信息共享机制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完善对社区社会责任的制度 | 第49-51页 |
一、制定专门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法 | 第49页 |
二、提高金融创新的透明度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件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