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法律问题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6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目的第16-17页
第二章 地方政府债券的理论基础第17-23页
 第一节 地方政府债券的概念及特征第17-19页
  一、地方政府债券的概念第17-18页
  二、地方政府债券的特点第18-19页
 第二节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理论基础第19-23页
  一、公共物品理论第19-20页
  二、财政分权理论第20-21页
  三、经济学成本与效益理论第21-23页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现实法律制度障碍第23-27页
 第一节 地方政府债券法律制度现状第23-24页
  一、预算法禁止性规定第23-24页
  二、相关税收立法空白第24页
  三、部门规章难成体系第24页
 第二节 现行发债方式潜藏法律风险第24-27页
  一、偿债风险第25页
  二、监管风险第25-27页
第四章 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第27-34页
 第一节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之必要性第27-30页
  一、克服国债转贷模式的弊端第27-28页
  二、克服准地方债券模式的弊端第28-30页
 第二节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之可行性第30-34页
  一、发行地方债券的市场条件第30-32页
  二、发行地方债券的体制条件第32页
  三、发行地方债券的信用条件第32-34页
第五章 国外地方政府债券法律制度比较与借鉴第34-41页
 第一节 国外地方政府债券法律风险防范模式之比较分析第34-38页
  一、发债主体第34-35页
  二、举债模式第35-36页
  三、监管模式第36-37页
  四、责任模式第37-38页
 第二节 国外地方政府债券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对我国的启示第38-41页
  一、明确发债主体资格第38页
  二、理顺分税财政体制第38-39页
  三、采用两级监管模式第39页
  四、坚持责任自担原则第39-41页
第六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法律制度的构建第41-49页
 第一节 地方政府债券法律要素的界定第41-44页
  一、发债主体第41-42页
  二、发债对象第42-43页
  三、发债方式第43页
  四、发债规模第43-44页
  五、责任主体第44页
 第二节 地方政府债券配套法律制度的构建第44-49页
  一、修定相关法律法规第45页
  二、完善财政分税体制第45-46页
  三、健全信息披露制度第46-47页
  四、确立双重监管模式第47-48页
  五、推行偿债基金制度第48-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股东二重派生诉讼研究
下一篇: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