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杂化探针的制备及其应用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7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组成第14-16页
    1.3 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制备第16-20页
        1.3.1 水热法第16-17页
        1.3.2 溶剂热法第17-18页
        1.3.3 共沉淀法第18-19页
        1.3.4 热分解法第19-20页
    1.4 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表面修饰第20-26页
        1.4.1 硅烷化法第20-22页
        1.4.2 配体交换法第22-23页
        1.4.3 配体氧化法第23-24页
        1.4.4 层层自组装法第24-26页
    1.5 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应用第26-35页
        1.5.1 光学成像第26-30页
        1.5.2 发光检测第30-32页
        1.5.3 疾病治疗第32-35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第35-37页
第二章 基于罗丹明衍生物及上转换纳米晶的杂化探针用于选择性区分铜、汞离子及细胞内荧光成像第37-56页
    2.1 引言第37-38页
    2.2 仪器与试剂第38-40页
        2.2.1 主要仪器第38-39页
        2.2.2 主要试剂第39-40页
    2.3 实验方法第40-44页
        2.3.1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制备第40-41页
        2.3.2 介孔二氧化硅的包覆第41页
        2.3.3 罗丹明B酰肼(RBH)的合成第41-42页
        2.3.4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探针CS-UCNP@mSiO2-RBH的制备第42页
        2.3.5 铜离子检测实验第42-43页
        2.3.6 细胞培养第43页
        2.3.7 细胞荧光成像第43页
        2.3.8 MTT法细胞活性实验第43-44页
    2.4 表征手段第44-45页
    2.5 结果与讨论第45-55页
        2.5.1 合成与表征第45-49页
        2.5.2 杂化纳米探针对铜离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检测第49-54页
        2.5.3 细胞荧光成像第54-55页
    2.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三章 基于上转换发光纳米晶与碳纳米角的纳米平台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 融合基因的高灵敏度检测第56-70页
    3.1 引言第56-58页
    3.2 仪器与试剂第58-59页
        3.2.1 主要仪器第58页
        3.2.2 主要试剂第58-59页
    3.3 实验方法第59-60页
        3.3.1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制备第59页
        3.3.2 水溶性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合成第59页
        3.3.3 PML/RARα 融合基因适配体的嫁接第59-60页
        3.3.4 PML/RARα 融合基因的检测第60页
    3.4 表征手段第60页
    3.5 结果与讨论第60-68页
        3.5.1 合成及表征第60-65页
        3.5.2 纳米探针对PML/RARα 融合基因的发光光谱检测第65-68页
    3.6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基于上转发光纳米晶与单壁碳纳米角或氧化石墨烯的Pb~(2+)纳米探针的制备第70-80页
    4.1 引言第70-71页
    4.2 仪器和试剂第71-72页
        4.2.1 主要仪器第71页
        4.2.2 主要试剂第71-72页
    4.3 实验方法第72-73页
        4.3.1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制备第72页
        4.3.2 水溶性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合成第72页
        4.3.3 铅离子适配体的嫁接第72页
        4.3.4 铅离子的检测实验第72-73页
    4.4 表征手段第73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73-78页
        4.5.1 合成及表征第73-75页
        4.5.2 纳米探针对铅离子的发光光谱检测第75-78页
    4.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5.1 结论第80-81页
    5.2 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4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94-95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T技术专家团队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孤独的历程》第三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