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按米的粘性分论文

Rf5对HL型粳稻不育系的恢复力研究及WA型恢复基因Rf19(t)的定位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符号说明第9-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22页
    1.1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第10-12页
    1.2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恢复机理第12-19页
        1.2.1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第12-14页
        1.2.2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机理第14-15页
        1.2.3 WA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遗传与基因定位第15-18页
            1.2.3.1 WA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遗传第15页
            1.2.3.2 WA型恢复基因定位研究进展第15-17页
            1.2.3.3 WA型不育系中恢复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2.4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遗传与基因定位第18-19页
        1.2.5 H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遗传与基因定位第19页
    1.3 Super-BSA (Super-Bulk Segregant Analysis)第19-20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0-22页
第2章 Rf1a(Rf5)对HL型粳稻不育系的恢复力研究第22-30页
    2.0 前言第2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4页
        2.1.1 供试材料第22页
        2.1.2 遗传群体的构建第22-23页
        2.1.3 育性鉴定第23页
        2.1.4 DNA提取与分子标记分析第23-24页
        2.1.5 测序第24页
        2.1.6 数据分析第24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4-28页
        2.2.1 HL型不育系及配制组合后代的花粉形态第24-25页
        2.2.2 泗R2982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第25-26页
        2.2.3 候选基因的确认第26-27页
        2.2.4 Rf5对HL型粳稻不育系的恢复力第27-28页
    2.3 讨论第28-30页
第3章 1个WA型恢复基因的定位第30-44页
    3.0 前言第3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3.1.1 供试材料第30-31页
        3.1.2 育性鉴定第31页
        3.1.3 DNA提取与分子标记分析第31页
        3.1.4 SLAF标签的开发及Super BSA快速定位第31页
        3.1.5 测序第31-32页
        3.1.6 qRT-PCR第32页
        3.1.7 统计方法与数据分析第3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2-41页
        3.2.1 育性鉴定第32-33页
        3.2.2 遗传分析第33-35页
        3.2.3 SLAF标签开发和Super BSA初步定位第35-38页
        3.2.4 SSR、InDel和CAPS标记的开发及连锁分析第38-40页
        3.2.5 Rf19(t)的作用方式第40-41页
        3.2.6 候选基因的预测第41页
    3.3 讨论第41-44页
参考文献第44-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iO2/GQDs荧光纳米复合颗粒的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资源整合视野下的铜仁市风景特质评估及系统管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