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团体论文

城市经历影响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形成的机制研究--以J医院的护理员群体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导论第8-17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8-11页
        一、研究背景第8-9页
        二、研究问题第9-11页
        三、研究意义第11页
            (一)理论意义第11页
            (二)现实意义第11页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第11-14页
        一、研究对象第11-12页
        二、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分析框架第14-17页
        一、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第14-16页
        二、论文结构第16-17页
第一章 理论基础第17-25页
    第一节 有关农民工现代性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7-21页
        一、有关现代性和个人现代性的研究第17-19页
        二、有关农民工现代性的研究第19-21页
    第二节 城市经历影响农民工现代性的相关理论第21-25页
        一、社会资本理论与农民工现代性第22-23页
        二、身份认同理论与农民工现代性第23-25页
第二章 城市的日常: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形成的微观分析— — 以J医院护理员群体为例第25-72页
    第一节 被规训的社会性身体第25-40页
        一、进入劳动力市场— — 职业非农化的嬗变第25-28页
        二、工作培训— — 接纳城市新鲜事物第28-33页
        三、一张日常作息时间表— — 时间感的培养第33-35页
        四、从护理员综合考评细则看护理员群体制度化的日常生活— — 制度化管控第35-36页
        五、全景敞视主义— — 城市管理技术第36-38页
        六、护理员例会中的文化规训第38-40页
    第二节 护理员的身份认同建构和现代性社会资本累积第40-55页
        一、摸索自我身份认同— —“前辈”的影响、管理者的训导与自我形塑第41-45页
        二、成为护理员— — 个人效能感第45-47页
        三、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共同构筑护理员社会交往网络第47-49页
        四、工资制度与分化第49-52页
        五、面对偏见及相应的策略第52-54页
        六、性别认同的建构第54-55页
    第三节 城市生活的应对策略— — 建构现代性社会资本第55-66页
        一、日常的闲聊与说笑第55-59页
        二、对于家庭的想象第59-63页
        三、城市交往:建立新的社会交往圈第63-66页
    第四节 护理员群体的城市行动逻辑— —“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第66-72页
        一、传统性的乡村行动逻辑第67-68页
        二、现代性的城市行动逻辑第68-70页
        三、新的行动逻辑— —“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第70-72页
第三章 护理员群体与一般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差异的对比分析第72-81页
    第一节 护理员群体与建筑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差异的对比分析第73-75页
    第二节 护理员群体与工厂制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差异的对比分析第75-78页
    第三节 护理员群体与一般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差异的个案分析第78-81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81-90页
    第一节 不同时期的农民工社会政策及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发展程度第81-85页
        一、控制流动型社会政策及农民工现代性发展程度第82页
        二、生存型社会政策及农民工现代性发展程度第82-83页
        三、发展型社会政策及农民工现代性发展程度第83-85页
    第二节 促进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形成的一般机制第85-90页
        一、促进农民工建构适应城市社会的现代性社会资本第86-87页
        二、转变农民工身份认同第87-88页
        三、加强农民工个人现代性文化规训第88-89页
        四、进一步的讨论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5页
附录第95-111页
    附录一:成都市第一精神卫生防治院总体情况调研第95-97页
    附录二:老人基本情况统计表第97-98页
    附录三:家属访谈提纲第98-99页
    附录四:病人及其家属访谈提纲(第二阶段)第99-100页
    附录五:“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调查问卷(护理员)第100-102页
    附录六:“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调查问卷(医生)第102-105页
    附录七:“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调查问卷(护士)第105-108页
    附录八:护理员访谈提纲(第二阶段)第108-110页
    附录九:护工管理者访谈提纲第110-111页
后记第111-112页
个人简历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隔离型光伏电站并网直流分量抑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考虑道路几何形态和结构特征的路划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