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太阳能发电论文

非隔离型光伏电站并网直流分量抑制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太阳能光伏发电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状况第10-15页
        1.2.1 国外发展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发展现状第12-15页
    1.3 直流注入抑制的常用方法分析第15-17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7-18页
第二章 太阳能光伏电池及光伏逆变器第18-33页
    2.1 太阳能电池相关技术第18-26页
        2.1.1 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及特性分析第18-22页
        2.1.2 太阳能电池数学模型及MPPT控制第22-26页
    2.2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第26-31页
    2.3 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并网直流分量产生原因分析第31-32页
    2.4 直流注入的危害第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小型光伏电站并网直流分量抑制方法第33-48页
    3.1 小型光伏电站结构第33-34页
    3.2 单相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及控制第34-38页
        3.2.1 单相非隔离型逆变器拓扑结构第34-36页
        3.2.2 单项非隔离型逆变器双闭环控制第36-38页
    3.3 单相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直流分量分析第38-39页
    3.4 检测补偿法抑制直流注入第39-43页
        3.4.1 并网直流分量采样第40-41页
        3.4.2 直流调制信号生成第41-42页
        3.4.3 直流调制信号基波反馈叠加第42-43页
    3.5 仿真及分析第43-46页
        3.5.1 系统仿真第43-45页
        3.5.2 实验验证第45-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大型屋顶光伏电站直流注入抑制方法第48-61页
    4.1 大型屋顶光伏电站结构第48-51页
    4.2 三相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及控制第51-53页
    4.3 并网直流分量与SVG直流侧电压分析第53-54页
    4.4 并网直流分量抑制第54-56页
    4.5 仿真分析第56-60页
        4.5.1 仿真模型设计第56-57页
        4.5.2 仿真结果分析第57-60页
    4.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5.1 研究工作总结第61-62页
    5.2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深度学习和分类集成的高速列车工况识别研究
下一篇:城市经历影响农民工个人现代性形成的机制研究--以J医院的护理员群体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