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Cotnen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7-18页 |
·课题来源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两化融合"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36页 |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内涵 | 第19-25页 |
·企业信息化相关概念 | 第19-22页 |
·工业化相关概念 | 第22-25页 |
·"两化融合"的内涵与特点 | 第25-31页 |
·"两化融合"的内涵 | 第25-29页 |
·"两化融合"的特点 | 第29-31页 |
·国内外评价研究现状分析 | 第31-36页 |
·工业化评价研究现状 | 第31-32页 |
·信息化评价研究现状 | 第32-33页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现状 | 第33-34页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现状分析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两化融合"评价方法研究 | 第36-51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6-42页 |
·专家打分法 | 第42-43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3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43-46页 |
·灰关联分析法 | 第46-48页 |
·"两化融合"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48-51页 |
第四章 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51-63页 |
·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原则 | 第51-54页 |
·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和意义 | 第51-52页 |
·指标体系建立的主要原则 | 第52-54页 |
·"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54-58页 |
·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54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分析 | 第54-58页 |
·层次-灰关联评价模型的创建 | 第58-63页 |
·主观权重的确定 | 第58-59页 |
·客观权重的确定 | 第59页 |
·综合权重的确定 | 第59-62页 |
·层次-灰关联评价模型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广东省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价案例 | 第63-81页 |
·数据来源 | 第63-64页 |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64-75页 |
·主观权重的计算 | 第64-72页 |
·客观权重的计算 | 第72-74页 |
·综合权重的计算 | 第74-75页 |
·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得分 | 第75-77页 |
·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结果 | 第75-76页 |
·灰关联分析法的评价结果 | 第76页 |
·层次-灰关联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 | 第76-77页 |
·评价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 第77-8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课题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录1 | 第89-95页 |
附录2 | 第95-96页 |
附录3 | 第96-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