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养殖场中季铵盐抗性菌株I类整合子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抗生素应用与食品安全第14-18页
     ·抗生素应用现状第14-15页
     ·抗生素对致病菌的作用机理第15-16页
     ·抗生素滥用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第16-18页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第18-19页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生化机制第18页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基因机制第18-19页
   ·细菌耐药性传播途径第19-21页
     ·耐药性质粒第20页
     ·转座子介导的耐药性第20-21页
     ·整合子介导的耐药性第21页
   ·整合子—耐药基因盒系统第21-26页
     ·耐药基因盒的起源第21-24页
     ·整合子对耐药基因盒的捕获第24页
     ·耐药基因盒的表达第24-26页
   ·整合子—耐药基因盒系统的研究现状第26-28页
     ·整合子的分布第26-27页
     ·整合子在介导细菌耐药过程中的作用第27-28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季铵盐抗性菌株的鉴定第30-34页
   ·实验材料第30-31页
     ·培养基第30页
     ·试剂第30页
     ·菌株第30-31页
   ·实验方法第31页
     ·菌体形态的观察第31页
     ·菌落形态的观察第31页
     ·氧化酶试验第31页
     ·接触酶试验第31页
     ·葡萄糖的氧化发酵试验第31页
     ·生化鉴定试验第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4页
第三章 分离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第34-39页
   ·实验材料第34页
     ·培养基第34页
     ·试剂第34页
     ·菌株第34页
   ·实验方法第34-35页
     ·配制MH培养基第34-35页
     ·制备接种菌液第35页
     ·接种平板第35页
     ·贴纸片第35页
     ·测量抑菌环第35页
   ·结果与分析第35-39页
第四章 分离菌中第一类整合子的检测第39-44页
   ·实验材料第39-40页
     ·菌株与培养基第39页
     ·试剂与仪器第39-40页
   ·实验方法第40-42页
     ·DNA模板的制备第40-41页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41页
     ·PCR反应第41页
     ·扩增产物检测第41-42页
     ·产物测序与核实第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44页
     ·第一类整合酶基因扩增结果第42页
     ·第一类整合子3′保守端基因序列扩增结果第42-44页
第五章 第一类整合子整合耐药基因盒序列解析第44-47页
   ·实验材料第44页
     ·菌株与培养基第44页
     ·试剂与仪器第44页
   ·实验方法第44页
     ·DNA模板的制备第44页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44页
     ·PCR反应第44页
     ·扩增产物检测第44页
     ·序列测定与分析第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47页
     ·耐药基因盒扩增结果第44-45页
     ·第一类整合子携带耐药基因盒序列解析第45-47页
第六章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对第一类整合子启动子的分析第47-55页
   ·实验材料第47页
     ·菌株与培养基第47页
     ·试剂第47页
     ·仪器第47页
   ·实验方法第47-50页
     ·溶液的配制第47-48页
     ·DNA模板的制备第48页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48页
     ·启动子序列扩增第48页
     ·扩增产物检测第48页
     ·巢氏PCR第48-49页
     ·扩增产物检测第49页
     ·扩增产物回收第49页
     ·启动子类型分析第49-50页
     ·产物测序与分析第50页
   ·结果与分析第50-55页
     ·启动子序列扩增结果第51-52页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果第52-53页
     ·产物测序结果第53-55页
第七章 分离菌耐药性接合转移的研究第55-59页
   ·实验材料第55页
     ·菌株第55页
     ·试剂第55页
     ·仪器第55页
     ·培养基第55页
   ·实验方法第55-56页
     ·药敏试验第55-56页
     ·接合转移第56页
     ·验证转移接合子第56页
   ·结果与分析第56-59页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斑蝥纤溶活性蛋白的提取纯化及其作用性质研究
下一篇:广东省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