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

机械波式的DNA纳米机器用于多种信号转换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1.1 DNA纳米机器第13-29页
        1.1.1 DNA的结构和性质第13-15页
        1.1.2 DNA纳米机器的发展第15-16页
        1.1.3 DNA纳米机器的研究现状第16-25页
            1.1.3.1 DNA分子镊子第17-19页
            1.1.3.2 DNA分子马达第19-22页
            1.1.3.3 DNA分子开关第22-23页
            1.1.3.4 DNA行走机器第23-25页
        1.1.4 DNA纳米机器的应用第25-29页
            1.1.4.1 DNA分子镊子的应用第25-26页
            1.1.4.2 DNA分子马达的应用第26-27页
            1.1.4.3 DNA分子开关的应用第27-28页
            1.1.4.4 DNA行走机器的应用第28-29页
    1.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1-37页
    2.1 试剂与仪器第31-34页
    2.2 DNA样品的制备第34页
    2.3 20%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34-35页
    2.4 荧光检测第35页
        2.4.1 DNA波将不同输入信号转换为荧光输出信号的检测第35页
        2.4.2 DNA双波将Hg~(2+)输入信号转换为荧光输出信号的检测第35页
    2.5 DNA双波将ssDNA输入信号转换为调控凝血酶活性的输出信号检测第35页
    2.6 DNA双波将ssDNA输入信号转换为控制银纳米簇合成的输出信号检测第35-37页
第三章 机械波式的DNA纳米机器转换ssDNA输入信号的初步研究第37-46页
    3.1 引言第37-38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8-45页
        3.2.1 实验原理第38-40页
        3.2.2 验证DNA纳米机器对输入信号的转换第40页
        3.2.3 动力学研究第40-42页
        3.2.4 盐浓度和温度影响因素的研究第42-43页
        3.2.5 输入信号的特异性研究第43-45页
    3.3 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DNA双波纳米机器转换不同输入信号的性能研究及应用第46-56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6-55页
        4.2.1 实验原理第46-48页
        4.2.2 DNA双波转换miRNA输入信号的性能研究及应用第48-52页
            4.2.2.1 输入信号let-7a与DNA双波反应时间的研究第48-49页
            4.2.2.2 输入信号let-7a的定量研究第49-50页
            4.2.2.3 输入信号let-7a的特异性研究第50-51页
            4.2.2.4 具有不同长度锚定区域和链置换区域的DNA双波转换let-7a输入信号的性能研究第51-52页
        4.2.3 DNA双波转换Hg~(2+)输入信号的性能研究及应用第52-55页
            4.2.3.1 输入信号Hg~(2+)与DNA纳米机器反应时间的研究第52-53页
            4.2.3.2 输入信号Hg~(2+)的定量研究第53-54页
            4.2.3.3 输入信号Hg~(2+)的特异性研究第54-55页
    4.3 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DNA双波纳米机器将一种输入信号转换为不同输出信号的性能研究及应用第56-66页
    5.1 引言第56-57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57-64页
        5.2.1 实验原理第57-58页
        5.2.2 DNA双波将ssDNA输入信号转换为调控酶活性的输出信号第58-61页
            5.2.2.1 条件优化第58-59页
            5.2.2.2 ssDNA输入信号的定量研究第59-60页
            5.2.2.3 输入信号的特异性研究第60-61页
        5.2.3 DNA双波将ssDNA输入信号转换为控制金属纳米簇合成的输出信号第61-64页
            5.2.3.1 银纳米簇的表征第61-62页
            5.2.3.2 银纳米簇的荧光光谱第62-63页
            5.2.3.3 ssDNA输入信号的定量研究第63-64页
    5.3 小结第64-66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8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健身运动处方干预对35-40岁女性会员塑形减脂实施效果分析--以烟台市中道斯韦健身为例
下一篇:干旱胁迫下玉米/甘薯套作对甘薯光合与抗性生理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