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

和谐教育视角下农村小学课堂教学问题研究--以山西省X小学为例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一、研究的缘起第11-12页
        (一)和谐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第11页
        (二)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不和谐现象日渐凸显第11页
        (三)个人的学习体悟与实践经历为研究的进行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第11-12页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一)研究的目的第12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三、研究综述第13-16页
        (一)对和谐教育的研究第13-15页
        (二)对农村课堂教学的研究第15-16页
    四、核心概念界定第16-18页
        (一)和谐教育第17页
        (二)农村第17页
        (三)小学教育第17页
        (四)课堂教学第17-18页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页
        (一)研究思路第18页
        (二)研究方法第18页
    六、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第18-20页
        (一)重、难点第19页
        (二)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创设农村小学和谐课堂的理论探讨第20-25页
    一、课堂教学和谐化的理论基础第20-21页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20页
        (二)第斯多惠的和谐教育理论第20页
        (三)教育公平理论第20-21页
        (四)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第21页
    二、和谐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第21-22页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第21页
        (二)和谐的课堂气氛第21页
        (三)和谐的教学情境第21-22页
    三、和谐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第22页
        (一) 课堂教学目标合理并且能够充分实现第22页
        (二) 教学策略选择得当第22页
        (三) 学生学习状态积极第22页
        (四) 师生具有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的渠道第22页
        (五) 课堂管理方法科学合理第22页
        (六)教学环境舒适优越第22页
    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预期目标第22-25页
        (一)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第23页
        (二)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第23页
        (三)构建和谐校园第23页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23-25页
第三章 山西省X小学课堂教学不和谐现状分析第25-34页
    一、山西省X小学所属区域及整体概况分析第25页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和谐现象第25-28页
        (一)教师教学目标形式化第25页
        (二)教师教学手段落后第25-26页
        (三)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第26-27页
        (四)教师工作热情降低且职业倦怠情绪增强第27-28页
    三、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和谐现象第28-32页
        (一)学生双基薄弱第28-29页
        (二)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不高第29-32页
    四、师生关系不和谐导致课堂教学出现问题第32-34页
        (一)师生互动少且效果不佳第32-33页
        (二)农村小学教师对学生评价低第33-34页
第四章 山西省X小学课堂教学不和谐原因分析第34-37页
    一、教师整体素质发展不均衡,团队协作能力差第34页
        (一) 优秀与落后的两极分化第34页
        (二) 教学自主空间获得依靠教师个人意愿第34页
        (三) 缺乏协作,没有团队第34页
        (四) 农村小学优秀教师的外流第34页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难以实现第34-35页
    三、学生自身因素给课堂教学带来阻碍第35页
    四、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第35页
    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不密切第35-37页
第五章 促进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37-43页
    一、国家要重视农村小学相关教育政策的制定第37页
    二、地方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教育政策第37-38页
    三、教师作为和谐教育的实施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第38-39页
        (一) 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第38页
        (二)提升教学管理与科研意识第38页
        (三)重视教师的相互协作与自我反思第38-39页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第39页
    四、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第39-40页
    五、开拓家校合作的工作思路,争取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和谐发展外部支持第40-43页
        (一)重视家长会作用,创新家长会形式第40页
        (二)设立学校开放日,拉近家校距离第40-41页
        (三)建立教师家访制度,增加家校沟通第41-42页
        (四)利用家校联络手册,增加联系渠道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附录第46-50页
致谢第50-53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水稻品种对氮素响应的差异及其农艺生理性状
下一篇:种粮大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及供给状况研究--基于江苏省扬州市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