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场效应器件论文

新型槽栅低阻LDMOS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功率半导体器件概述第10-12页
    1.2 功率LDMOS介绍第12-14页
    1.3 槽栅LDMOS研究现状第14-18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第18-19页
第二章 具有延伸槽栅的SOI LDMOS器件设计与研究第19-38页
    2.1 器件特征和机理分析第19-23页
        2.1.1 结构特征第19-20页
        2.1.2 工作机理分析第20-23页
    2.2 ETG SOI LDMOS 仿真结果讨论第23-32页
        2.2.1 槽栅与漏端N+之间二氧化硅厚度Lox第23-24页
        2.2.2 槽栅末端宽度W_1第24-26页
        2.2.3 顶层硅厚度T_(soi)第26-28页
        2.2.4 漂移区宽度W_3第28-30页
        2.2.5 漂移区浓度N_d第30-32页
    2.3 新结构与对比结构的性能比较第32-36页
    2.4 关键工艺步骤第36-37页
    2.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具有N型埋层的槽栅槽漏SOI LDMOS研究第38-47页
    3.1 器件特征和机理分析第38-42页
        3.1.1 结构特征第38-39页
        3.1.2 导通特性第39-40页
        3.1.3 耐压特性第40-42页
    3.2 仿真结果讨论第42-44页
        3.2.1 N型埋层第42-43页
        3.2.2 Ptop层第43页
        3.2.3 顶层硅厚度T_(soi)第43-44页
    3.3 新结构与对比结构的性能比较第44页
    3.4 关键工艺步骤第44-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具有P埋层 700V级别槽栅低阻LDMOS研究第47-63页
    4.1 器件特征和机理分析第47-53页
        4.1.1 结构特征第47-48页
        4.1.2 耐压机理第48-51页
        4.1.3S导通机理第51-53页
    4.2 新结构的仿真结果讨论第53-59页
        4.2.1 P型埋层的长度L_P和掺杂浓度N_p第53-56页
        4.2.2 槽栅长度L_g第56-58页
        4.2.3 衬底浓度N_(sub)第58-59页
    4.3 新结构性能对比第59-60页
    4.4 关键工艺步骤第60-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总结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凝胶敷料在磨削痂后创面中的应用
下一篇:协作通信中基于博弈论的自私节点激励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