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3.1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 | 第12-14页 |
1.3.2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 第14-16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理论 | 第19-25页 |
2.1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体系 | 第19-20页 |
2.1.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 第19页 |
2.1.2 作业成本法相关的其他概念 | 第19-20页 |
2.2 作业成本法的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2.2.1 作业链理论 | 第20页 |
2.2.2 价值链理论 | 第20页 |
2.2.3 成本动因理论 | 第20-21页 |
2.3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2.4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 第22-25页 |
2.4.1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 | 第22页 |
2.4.2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联系 | 第22页 |
2.4.3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 第22-24页 |
2.4.4 作业成本法的劣势 | 第24-25页 |
3 作业成本法在阀门制造行业的应用分析 | 第25-28页 |
3.1 阀门制造行业特点 | 第25页 |
3.2 阀门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3.2.1 缺乏成本分析、改进,控制能力弱 | 第25-26页 |
3.2.2 成本信息失真 | 第26页 |
3.3 阀门制造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3.3.1 间接费用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 第26页 |
3.3.2 现行阀门制造行业特点及生产模式需要作业成本法 | 第26页 |
3.3.3 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作业成本法来加强作业成本管理 | 第26-27页 |
3.4 阀门制造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 第27-28页 |
3.4.1 阀门制造的行业特点适宜实施作业成本法 | 第27页 |
3.4.2 阀门制造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可以保障作业成本有效实施 | 第27页 |
3.4.3 作业成本法能帮助企业建立更为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 第27-28页 |
4 作业成本法应用于阀门制造企业的流程设计 | 第28-33页 |
4.1 阀门制造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 第28-29页 |
4.1.1 作业成本法应用的总体目标 | 第28页 |
4.1.2 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原则 | 第28-29页 |
4.2 阀门制造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程序步骤 | 第29-33页 |
4.2.1 分析阀门制造业的生产流程 | 第29-30页 |
4.2.2 分析确认作业和作业中心 | 第30-31页 |
4.2.3 确定资源,分析资源动因,将资源按照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中心 | 第31页 |
4.2.4 确定作业动因,分配作业成本 | 第31页 |
4.2.5 计算产品成本及单位成本 | 第31-33页 |
5 作业成本法在W企业的应用 | 第33-42页 |
5.1 W企业简介及成本核算现状 | 第33-34页 |
5.1.1 W企业简介 | 第33页 |
5.1.2 W企业组织结构 | 第33页 |
5.1.3 W企业成本核算现状 | 第33-34页 |
5.2 作业成本法在W企业的应用 | 第34-42页 |
5.2.1 分析企业的工艺流程 | 第34页 |
5.2.2 分析确认作业,并设立相应的作业中心 | 第34页 |
5.2.3 确定资源库,并归集资源库价值 | 第34-36页 |
5.2.4 确定作业动因,分配作业成本 | 第36-39页 |
5.2.5 计算产品成本及单位成本 | 第39-40页 |
5.2.6 作业成本核算的预期效果与传统成本核算的差异 | 第40-4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2-44页 |
6.1 结论 | 第42页 |
6.2 建议 | 第42-43页 |
6.3 研究局限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