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选题价值和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2.1 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2.1.1 语音学理论 | 第16-18页 |
2.1.2 语言迁移理论 | 第18-20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2.2.1 迁移研究 | 第20页 |
2.2.2 语音迁移的国内研究 | 第20-21页 |
2.2.3 语音迁移的国外研究 | 第21-22页 |
2.3 已有研究薄弱点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英语语音与贵阳方言发音比较 | 第24-39页 |
3.1 英语语音 | 第24-26页 |
3.1.1 英语元音 | 第24页 |
3.1.2 英语辅音 | 第24-25页 |
3.1.3 英语超音段层面的特点 | 第25-26页 |
3.2 贵阳方言语音系统 | 第26-32页 |
3.2.1 贵阳方言使用情况 | 第26页 |
3.2.2 贵阳方言语音情况 | 第26-32页 |
3.3 贵阳语音与英语语音比较 | 第32-39页 |
3.3.1 贵阳方言与英语语音的音素对比 | 第33-35页 |
3.3.2 贵阳方言与英语语音超音段层次比较 | 第35-39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39-44页 |
4.1 调查对象的选择及基本情况 | 第39-41页 |
4.1.1 年级分布 | 第39-40页 |
4.1.2 年龄分布 | 第40页 |
4.1.3 性别分布 | 第40页 |
4.1.4 贵阳方言熟练情况 | 第40-41页 |
4.2 数据的采集 | 第41-43页 |
4.2.1 学生背景调查问卷 | 第41页 |
4.2.2 语音迁移测试 | 第41-43页 |
4.3 数据整理 | 第43页 |
4.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贵阳方言对贵阳学生学习英语元音和音的迁移影响 | 第44-53页 |
5.1 元音中的迁移 | 第44-48页 |
5.1.1 元音音素空缺 | 第44-45页 |
5.1.2 元音音素不完全对应 | 第45-46页 |
5.1.3 困难元音音素 | 第46-48页 |
5.2 辅音中的迁移 | 第48-51页 |
5.2.1 辅音音素空缺 | 第48-50页 |
5.2.2 辅音音素不完全对应 | 第50-51页 |
5.3 讨论与分析 | 第51-52页 |
5.4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贵阳方言对贵阳学生英语超音段学习的负迁移影响 | 第53-64页 |
6.1 重音 | 第53-57页 |
6.2 语调 | 第57-60页 |
6.3 节奏 | 第60-62页 |
6.4 讨论与分析 | 第62-63页 |
6.5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 第64-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介 | 第72-73页 |
附录 1 调查问卷 | 第73-75页 |
附录 2 贵阳方言语言对英语语音迁移作用测试卷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