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论文结构 | 第20-21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进展与文献综述 | 第23-57页 |
·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使用意愿的研究 | 第23-31页 |
·态度 | 第23-26页 |
·认知 | 第26-27页 |
·动机 | 第27-28页 |
·态度、认知、动机对使用意愿的影响 | 第28-31页 |
·采纳模型与创新扩散理论研究进展 | 第31-43页 |
·采纳模型及其发展 | 第31-39页 |
·创新扩散理论 | 第39-43页 |
·移动增值业务中的使用意愿研究 | 第43-55页 |
·消息类业务 | 第43-44页 |
·商务类业务 | 第44-48页 |
·娱乐类业务 | 第48-51页 |
·位置类业务 | 第51页 |
·网络浏览业务 | 第51-53页 |
·即时通信类业务 | 第53-54页 |
·其他消费者使用意愿研究文献综述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移动增值业务与消费者分群方法 | 第57-74页 |
·移动增值业务的定义及分类 | 第57-60页 |
·研究对象的定义界定 | 第57页 |
·移动增值业务的特点 | 第57-59页 |
·移动增值业务的分类 | 第59-60页 |
·消费者分群的研究方法 | 第60-68页 |
·生活型态理论 | 第61-65页 |
·两种主要生活型态测量方法的比较 | 第65页 |
·VALS~(TM)方法的应用 | 第65-68页 |
·移动增值业务消费者分群维度 | 第68-72页 |
·资源维度 | 第69-70页 |
·动机维度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四章 移动增值业务消费者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建立 | 第74-111页 |
·移动增值业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归纳 | 第74页 |
·理论基础与模型提出 | 第74-77页 |
·变量定义与研究假设 | 第77-87页 |
·结果变量 | 第77页 |
·中介变量 | 第77-79页 |
·预测变量 | 第79-85页 |
·调节变量 | 第85-86页 |
·研究假设 | 第86-87页 |
·变量分类和初始变量测量问项设计 | 第87-94页 |
·预测变量 | 第87-90页 |
·中介变量 | 第90-92页 |
·结果变量 | 第92-93页 |
·调节变量 | 第93-94页 |
·问卷形成及数据收集 | 第94-110页 |
·问卷前测 | 第95-106页 |
·最终问卷形成 | 第106-108页 |
·问卷大规模发放与数据收集 | 第108-109页 |
·问卷样本基本构成分析 | 第109-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五章 移动增值业务消费者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的评估与验证 | 第111-138页 |
·模型的信度与效度评估 | 第111-127页 |
·创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第112-115页 |
·内在认知及其影响因素 | 第115-117页 |
·外界刺激及其影响因素 | 第117-118页 |
·主观规范及其影响因素 | 第118-120页 |
·感知行为控制及其影响因素 | 第120-122页 |
·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 第122-124页 |
·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 第124-127页 |
·移动增值业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127-136页 |
·整合模型的建立 | 第127页 |
·模型识别检验 | 第127-129页 |
·模型参数估计 | 第129-131页 |
·假设检验及初步结论 | 第131-136页 |
·修正后模型 | 第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第六章 移动增值业务消费者分群及使用意愿模型比较 | 第138-171页 |
·样本数据描述 | 第138-141页 |
·样本统计特征描述 | 第138-140页 |
·描述性统计小结 | 第140-141页 |
·消费者生活方式因子分析及聚类 | 第141-144页 |
·因子分析 | 第141-143页 |
·消费者生活方式聚类及命名 | 第143-144页 |
·不同生活方式对模型的假设和检验 | 第144-159页 |
·不同生活方式消费者的整合模型检验 | 第145-150页 |
·不同生活方式消费者使用意愿模型的假设和检验 | 第150-159页 |
·研究结论及对比分析 | 第159-169页 |
·使用意愿对实际行为的结论与对比 | 第159-161页 |
·态度、内在认知、外界刺激、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使用意愿的结论与对比 | 第161-162页 |
·创新性特征、感知风险、娱乐性和情感对使用态度的结论与对比 | 第162-166页 |
·价值、经验和知识对内在认知的结论与对比 | 第166-167页 |
·促销、大众媒体和品牌对外界刺激的结论与对比 | 第167-168页 |
·同伴影响和群体影响对主观规范的结论与对比 | 第168页 |
·自我控制、自我效能和便利条件对感知行为控制的结论与对比 | 第168-169页 |
·本章小结 | 第169-171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171-183页 |
·研究的创新成果及结论 | 第171-175页 |
·构建并实证了移动增值业务消费者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整合模型 | 第171-173页 |
·揭示了移动增值业务消费者使用意愿的特殊性 | 第173-174页 |
·基于生活型态理论对消费者进行分群研究 | 第174-175页 |
·移动增值业务的营销建议 | 第175-182页 |
·移动增值业务的市场发展状况 | 第175-177页 |
·移动增值业务的营销建议 | 第177-182页 |
·研究局限及展望 | 第182-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190页 |
附录:移动增值业务消费者使用意愿调查问卷 | 第190-194页 |
致谢 | 第194-1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