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1.2.1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研究 | 第8-11页 |
1.2.2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老化性能研究 | 第11-12页 |
1.2.3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微观结构研究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微观结构特性研究 | 第15-26页 |
2.1 试验设备及方法 | 第15-17页 |
2.1.1 原子力显微镜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2.1.2 原子力显微镜测试方法及样品制备 | 第16-17页 |
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7-25页 |
2.2.1 改性剂对沥青微观结构影响 | 第17-21页 |
2.2.2 老化作用对改性沥青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21-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基本技术性能分析 | 第26-34页 |
3.1 三大指标分析及抗老化性能评价 | 第26-30页 |
3.1.1 三大指标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6-28页 |
3.1.2 抗老化性能评价 | 第28-30页 |
3.2 感温性能评价 | 第30-33页 |
3.2.1 感温性能评价指标 | 第30-31页 |
3.2.2 感温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1-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老化前后多聚磷酸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研究 | 第34-52页 |
4.1 动态剪切试验原理及方法 | 第34-35页 |
4.1.1 动态剪切试验原理 | 第34-35页 |
4.1.2 动态剪切试验方法 | 第35页 |
4.2 动态剪切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5-45页 |
4.2.1 储存模量G'、损失模量G"、复数模量G*、相位角δ分析 | 第35-41页 |
4.2.2 车辙因子G*/sinδ分析 | 第41-44页 |
4.2.3 疲劳因子G*?sinδ分析 | 第44-45页 |
4.3 重复蠕变恢复试验及分析 | 第45-51页 |
4.3.1 试验方法及原理 | 第45页 |
4.3.2 累积应变及延迟弹性分析 | 第45-48页 |
4.3.3 蠕变劲度的粘性部分Gv分析 | 第48-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老化前后多聚磷酸改性沥青低温性能研究 | 第52-65页 |
5.1 弯曲流变试验原理及方法 | 第52-53页 |
5.1.1 弯曲流变试验原理 | 第52-53页 |
5.1.2 低温评价指标 | 第53页 |
5.2 弯曲流变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3-57页 |
5.2.1 不同温度下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分析 | 第53-54页 |
5.2.2 不同老化程度下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分析 | 第54-57页 |
5.3 基于Burgers黏弹性模型的低温性能分析 | 第57-64页 |
5.3.1 Burgers黏弹性模型的基础理论及参数指标 | 第57-59页 |
5.3.2 改性沥青耗散能比分析 | 第59-61页 |
5.3.3 改性沥青蠕变柔量导数J'(t)分析 | 第61-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