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卫生基础科学论文--卫生毒理论文

多氯联苯醌诱导细胞发生自噬以及自噬—凋亡转换的机制分析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缩写符号对照表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1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多氯联苯第15-16页
        1.2.1 多氯联苯的理化性质第15页
        1.2.2 多氯联苯的代谢第15-16页
        1.2.3 多氯联苯的毒性第16页
    1.3 活性氧第16页
    1.4 细胞自噬第16-18页
        1.4.1 细胞自噬概念及其意义第16-17页
        1.4.2 细胞自噬诱导阶段第17页
        1.4.3 自噬膜泡成核阶段第17页
        1.4.4 自噬体形成阶段第17-18页
        1.4.5 成熟降解阶段第18页
    1.5 细胞凋亡第18页
    1.6 p53/HMGB1信号在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间的调控第18-19页
        1.6.1 p53诱导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的调控第18-19页
        1.6.2 HMGB1诱导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的调控第19页
    1.7 立题依据及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PCB29-pQ通过抑制mTOR/p70S6k信号激活自噬的机制分析第21-43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实验材料第21-24页
        2.2.1 实验仪器第21-22页
        2.2.2 实验试剂第22-23页
        2.2.3 常用试剂制备方法第23-24页
    2.3 实验方法第24-30页
        2.3.1 细胞培养第24页
        2.3.2 细胞存活率实验第24-25页
        2.3.3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第25页
        2.3.4 吖啶橙(AO)染色法第25页
        2.3.5 丹(磺)酰戊二胺(MDC)染色法第25页
        2.3.6 细胞全蛋白的提取第25页
        2.3.7 Western Blot实验第25-26页
        2.3.8 荧光定量PCR实验第26-28页
        2.3.9 质粒扩增与提取第28-29页
        2.3.10 细胞质粒转染第29页
        2.3.11 免疫荧光实验第29-30页
        2.3.12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第30页
        2.3.13 统计分析第30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0-43页
        2.4.1 PCB29-pQ对MDA-MB-231 细胞存活率分析第30-31页
        2.4.2 PCB29-pQ诱导HepG2和MDA-MB-231 细胞自噬的发生第31-33页
        2.4.3 PCB29-pQ通 过抑制mTOR和p70S6k信 号激活Hep G2和MDA-MB-231 细胞自噬诱导阶段第33-34页
        2.4.4 PCB29-pQ诱导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激活HepG2和MDA-MB-231 细胞自噬形成延伸阶段第34-35页
        2.4.5 PCB29-pQ增强HepG2和MDA-MB-231 细胞自噬流水平第35-36页
        2.4.6 PCB29-pQ促 进自噬体与溶酶体的共定位激活HepG2和MDA-MB-231 细胞自噬溶酶体融合阶段第36-38页
        2.4.7 抑制自噬增强了PCB29-pQ对HepG2和MDA-MB-231 细胞的毒性作用第38-39页
        2.4.8 考察ROS水平对PCB29-pQ诱导HepG2和MDA-MB-231 细胞自噬的影响第39-40页
        2.4.9 讨论第40-43页
第三章 PCB29-pQ诱导HepG2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机制初探第43-51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实验材料第43页
    3.3 实验方法第43-46页
        3.3.1 线粒体膜电位(JC-1)检测第43-44页
        3.3.2 Western Blot实验第44页
        3.3.3 免疫荧光实验第44页
        3.3.4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第44-45页
        3.3.5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检测第45页
        3.3.6 钙蛋白酶活性分析第45页
        3.3.7 线粒体蛋白质的提取第45-46页
        3.3.8 统计分析第46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6-51页
        3.4.1 PCB29-pQ低浓度诱导细胞自噬,高浓度诱导细胞凋亡第46-47页
        3.4.2 PCB29-pQ对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与钙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第47-49页
        3.4.3 PCB29-pQ对钙蛋白酶介导的ATG5/Beclin1的切割无移位至线粒体第49页
        3.4.4 讨论第49-51页
第四章 PCB29-pQ通过p53和HMGB1蛋白介导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间的调控第51-63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实验材料第51页
    4.3 实验方法第51-53页
        4.3.1 Western Blot实验第51-52页
        4.3.2 免疫荧光双染实验第52页
        4.3.3 细胞核/细胞质蛋白的提取第52页
        4.3.4 免疫共沉淀(Co-IP)第52-53页
        4.3.5 细胞siRNA瞬时转染第53页
        4.3.6 统计分析第53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3-63页
        4.4.1 PCB29-pQ诱导HepG2细胞p53/HMGB1易位到细胞质第53-55页
        4.4.2 PCB29-pQ诱导HepG2细胞p53与HMGB1的结合第55页
        4.4.3 PCB29-pQ诱导p53与HMGB1表达作为转录因子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第55-56页
        4.4.4 p53 si RNA促进PCB29-pQ诱导的HMGB1进一步转移至细胞质,促进自噬,抑制凋亡第56-58页
        4.4.5 HMGB1 siRNA促进PCB29-pQ诱导的p53进一步转移至细胞质,抑制自噬,促进凋亡第58-60页
        4.4.6 讨论第60-63页
全文总结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致谢第73-75页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科研成果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纳米棒及碲化镉量子点光学探针在肝素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玫瑰孢链霉菌中argR调控达托霉素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