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基于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1章 引言第7-14页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的意义第7-8页
     ·选题依据第7-8页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第8页
   ·关于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及述评第8-12页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界定第8-10页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现状及其述评第10-12页
   ·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14页
第2章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范域界说第14-17页
   ·特殊学生群体的界定第14-16页
     ·特殊学生的相对概念第14页
     ·特殊学生的动态概念第14页
     ·本文关于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界定第14-16页
   ·对特殊学生群体认识的几个误区第16-17页
     ·特殊学生不等于问题学生第16页
     ·特殊学生群体不等于弱势学生群体第16页
     ·特殊学生群体是个相对,动态的概念第16-17页
第3章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类型及其特征第17-25页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类型第17-20页
     ·基本类型第17-19页
     ·具体类型第19-20页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特征及探析第20-25页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及探析第20-23页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行为特征及探析第23-25页
第4章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现状、缺失及缘由分析第25-31页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现实状况第25-27页
     ·国内关于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主要研究第25-26页
     ·关于三维立体的特殊学生群体理论探讨第26-27页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缺失表征第27页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缘由分析第27-31页
     ·抚养方式——从家庭角度分析第28页
     ·教育制度——从学校角度分析第28-29页
     ·时代变革——从社会角度分析第29页
     ·成长过程——从个人角度分析第29-31页
第5章 基于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路径第31-38页
   ·实现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工作思路第31-32页
     ·总体指导思想第31页
     ·"三全"育人思路第31-32页
   ·针对高校特殊学生群体不同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转化途径第32-38页
     ·主要类型: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第32-35页
     ·具体类型:统筹兼顾,处理次要矛盾第35-3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38-39页
   ·结论第38页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有效方法研究--基于网络的视角
下一篇:国际涉华事件对高校维稳工作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