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有效方法研究--基于网络的视角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1章 引言第7-12页
   ·研究的背景与研究的目的第7页
   ·文献综述第7-10页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0-12页
     ·研究思路第10-11页
     ·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2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第12-18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形成的基础第12-1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地位第13-14页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必要性第14-18页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第15-16页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第16-18页
第3章 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方法的特征和功能第18-26页
   ·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方法的特征第18-21页
     ·教育方式的技术性第18-19页
     ·交互方式的多样性第19页
     ·主客体间的互动性第19-20页
     ·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与便捷性第20-21页
     ·教育活动空间的虚拟性第21页
   ·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方法的功能第21-26页
     ·有利于及时便捷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第21-22页
     ·有利于促进教育主客体间的交流,增强大学生用正确理论武装自己的主动性第22-23页
     ·有利于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动向第23-24页
     ·有利于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做好正确导向和合理控制第24-25页
     ·有利于抵制不良思想对大学生的侵害,弘扬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第25-26页
第4章 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方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6-33页
   ·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方法运用存在的问题第26-29页
     ·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第26-27页
     ·虚拟性与现实性脱节第27页
     ·针对性不强,吸引力较差第27-28页
     ·隐性教育方法缺失第28页
     ·方法运用简单化,缺少创新性第28-29页
   ·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方法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9-33页
     ·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第29-30页
     ·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不足第30页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能力急需增强第30-31页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素质急待提高第31-32页
     ·网络环境下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运行的制度还不完善第32-33页
第5章 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有效方法的实现第33-43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有效方法应遵循的原则第33-35页
     ·坚持以人为本与包容认同的主体性原则第33页
     ·坚持互动共进与疏通引导的平等性原则第33-34页
     ·坚持技术先行与依靠网络的优化性原则第34页
     ·坚持主动积极与适时慎重的主导性原则第34-3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的方法的有效运行与探索第35-43页
     ·做好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软硬件建设第35-37页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网络环境下的综合能力第37-39页
     ·提高大学生的上网综合素质,增强其信息识别能力第39-41页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运行的制度建设第41-43页
第6章 结语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研究--以南昌大学共青学院为例
下一篇:基于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