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社区矫治人员冲动性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1 社区矫治第11-15页
        1.1.1 社区矫治的基本概念第11-12页
        1.1.2 社区矫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1.3 心理学在我国社区矫治中的应用现状第13-15页
    1.2 延迟折扣第15-16页
        1.2.1 延迟折扣的界定第15-16页
        1.2.2 延迟折扣的数学模型第16页
    1.3 冲动性第16-18页
        1.3.1 冲动性的内涵第16-17页
        1.3.2 冲动性的测量第17页
        1.3.3 冲动性与自我控制第17-18页
        1.3.4 犯罪冲动性行为的研究第18页
    1.4 态度和行为的关系第18-20页
2 问题提出第20-24页
    2.1 研究框架第21页
    2.2 研究意义第21-22页
    2.3 研究假设第22页
    2.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2-23页
    2.5 本研究的伦理问题第23-24页
3 研究一:社区矫治人员与正常群体冲动性的差异研究第24-34页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24页
    3.2 研究方法第24-26页
        3.2.1 被试第24页
        3.2.2 实验材料第24-25页
        3.2.3 实验设计第25-26页
        3.2.4 实验程序第2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6-32页
        3.3.1 被试分布情况第26-27页
        3.3.2 社区矫治人员与正常社会群体的冲动性差异第27页
        3.3.3 社区矫治人员与正常社会群体的自我控制差异第27-28页
        3.3.4 社区矫治人员自我控制及冲动性量表得分相关分析第28-29页
        3.3.5 对实验数据的双曲线拟合度检验第29页
        3.3.6 延迟折扣率k值分布第29-30页
        3.3.7 对被试在不同延迟时间、不同折扣金额下延迟折扣率的差异检验第30-31页
        3.3.8 社区矫治人员与正常社会群体延迟折扣率差异分析第31-32页
    3.4 讨论第32-34页
4 研究二:诱惑性刺激的内隐态度对冲动行为的预测作用研究第34-42页
    4.1 预实验:实验材料的评定第34-35页
    4.2 研究方法第35-37页
        4.2.1 被试第35页
        4.2.2 实验材料第35-37页
        4.2.3 实验设计第37页
        4.2.4 实验程序第3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37-39页
        4.3.1 被试分布情况第37页
        4.3.2 方位Stroop任务反应时第37-38页
        4.3.3 IAT结果分析第38页
        4.3.4 外显态度结果分析第38-39页
        4.3.5 BIS量表结果分析第39页
    4.4 讨论第39-42页
5 总讨论第42-44页
    5.1 社区矫治人员对延迟强化物的反应模式第42页
    5.2 社区矫治人员对诱惑性刺激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第42-43页
    5.3 社区矫治人员的冲动性第43-44页
6 建议第44-48页
    6.1 对社区矫治人员的建议第44页
    6.2 对社区矫治人员家庭的建议第44-45页
    6.3 对社区工作者的建议第45页
    6.4 未来研究的方向第45-48页
        6.4.1 心理学角度第45-46页
        6.4.2 司法角度第46-48页
7 本研究的不足第48-50页
8 结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附录第58-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爱普公司走出国际价值链底端的策略
下一篇:A公司在汽车零件配套行业的市场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