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导论 | 第8-14页 |
(一) 论文选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选题的提出 | 第8-9页 |
2、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关于本研究主题的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 论文的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本文的写作思路 | 第12页 |
2、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1、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2、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一、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意义 | 第14-20页 |
(一) 学生主体性与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的教育理论概述 | 第14-18页 |
1、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论 | 第14-16页 |
2、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的教育理论 | 第16-17页 |
3、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与中学思政教学的关联 | 第17-18页 |
(二) 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独特价值 | 第18-20页 |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第18页 |
2、优化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模式 | 第18-20页 |
二、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现状的教学反思 | 第20-27页 |
(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价值反思 | 第20-22页 |
1、教学价值主体 | 第20-21页 |
2、教学价值客体 | 第21-22页 |
(二) 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反思 | 第22-24页 |
1、教学目标 | 第22-23页 |
2、教学内容 | 第23页 |
3、教学方式 | 第23-24页 |
(三) 思想政治课教学环境反思 | 第24-25页 |
1、教学物理环境 | 第24-25页 |
2、教学心理环境 | 第25页 |
(四) 家庭和社会层面的反思 | 第25-27页 |
三、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方法 | 第27-31页 |
(一)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发挥学生主体性 | 第27-28页 |
(二)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 第28页 |
(三) 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悟明理 | 第28-29页 |
(四) 重视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合作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