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推进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新一轮生物课程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 第13页 |
·推进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有利于提高新课程体系下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 第13-14页 |
·推进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 第14页 |
·推进生物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有利于教师合作文化和自身素质的提升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学科特色 | 第15页 |
·详实的调查研究资料 | 第15-16页 |
2 “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 | 第16-20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教案 | 第16页 |
·学案 | 第16页 |
·教学案一体化 | 第16-17页 |
·“教学案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7-18页 |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新课程改革理念 | 第19-20页 |
3 教学案的功能 | 第20-29页 |
·温故知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有利于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预设 | 第20-22页 |
·提供教学情境的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 第22-24页 |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24-25页 |
·适应目前的生物高考要求 | 第25-28页 |
·增强教师的集体备课,加强教师反思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 第28-29页 |
4 “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 第29-51页 |
·教学案的主要内容 | 第29-37页 |
·教学案设计的主要原则 | 第37-42页 |
·主导性原则 | 第37-39页 |
·主体性原则 | 第39-40页 |
·探究性原则 | 第40-41页 |
·开放性原则 | 第41-42页 |
·教学案编写的注意点 | 第42-43页 |
·避免将学案和教案合二为一 | 第42-43页 |
·避免将教学案等同于教材 | 第43页 |
·避免将教学案等同于习题集使用 | 第43页 |
·教学案一体化的实施 | 第43-51页 |
·备课 | 第43-47页 |
·上课 | 第47-50页 |
·课后——评价与反思 | 第50-51页 |
5 “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的实验 | 第51-57页 |
·实验的准备 | 第51-52页 |
·实验对象的确定 | 第51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51-52页 |
·实验材料——教学案的准备 | 第52页 |
·实验的安排和实施 | 第52页 |
·实验的结果和分析 | 第52-56页 |
·学习成绩统计结果和分析 | 第52-53页 |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和分析 | 第53-56页 |
·实验结论 | 第56页 |
·可以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 第56-57页 |
6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一 对教师的调查表 | 第60-64页 |
附录二 对学生的调查表 | 第64-68页 |
主要学术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