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我国童话教学相关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1.3.2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4-16页 |
1.3.3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相关问题研究 | 第16页 |
1.3.4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和建议研究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1 文献法 | 第18页 |
1.5.2 问卷调查法 | 第18页 |
1.5.3 访谈法 | 第18页 |
1.5.4 比较研究法 | 第18页 |
1.6 核心概念概述 | 第18-21页 |
1.6.1 童话 | 第18-19页 |
1.6.2 童话教学 | 第19页 |
1.6.3 儿童 | 第19-21页 |
2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1 童话课程理论 | 第21-22页 |
2.1.1 课程理论 | 第21页 |
2.1.2 课程基本理念 | 第21-22页 |
2.2 童话教学理论 | 第22-23页 |
2.2.1 情境教学理论 | 第22页 |
2.2.2 快乐教学理论 | 第22-23页 |
2.3 儿童童话学习心理发展理论 | 第23页 |
2.4 童话的价值理论 | 第23-24页 |
3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研究 | 第24-36页 |
3.1 小学生童话学习现状调查 | 第24-28页 |
3.1.1 小学生对待童话课文的态度 | 第24页 |
3.1.2 小学生童话学习的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3.1.3 小学生的童话学习方式 | 第25-26页 |
3.1.4 小学生童话学习的个性体验 | 第26-27页 |
3.1.5 小学生的课外童话阅读 | 第27页 |
3.1.6 小学生学习“童话道理”的感受 | 第27-28页 |
3.2 小学语文教师童话教学相关情况调查 | 第28-32页 |
3.2.1 教师的童话理论素养与童话文本解读能力 | 第28-29页 |
3.2.2 教师对“童话——儿童”关系的处理 | 第29-30页 |
3.2.3 教师对“童话——语文”关系的处理 | 第30-31页 |
3.2.4 教师对学生的课外童话阅读指导情况 | 第31-32页 |
3.3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问题总结 | 第32-36页 |
3.3.1 童话课堂缺乏童话精神 | 第32页 |
3.3.2 童话教学方式“喧宾夺主” | 第32-33页 |
3.3.3 童话文本优势用之不当 | 第33-34页 |
3.3.4 课外童话阅读指导薄弱 | 第34-36页 |
4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36-43页 |
4.1 理论原因 | 第36-39页 |
4.1.1 教师自身的童话理论素养积累不够 | 第36-37页 |
4.1.2 教师对儿童的童话欣赏能力认识不足 | 第37-38页 |
4.1.3 教师对童话教学的特点把握不到位 | 第38页 |
4.1.4 教师对课外童话阅读的价值不够了解 | 第38-39页 |
4.2 行为原因 | 第39-43页 |
4.2.1 童话课堂趣味屈从于应试压力 | 第39-40页 |
4.2.2 教师未能主动去研究和发现儿童 | 第40页 |
4.2.3 教师的童话教学技能有待提高 | 第40-41页 |
4.2.4 教师缺乏课外童话阅读指导技能 | 第41-43页 |
5 解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 | 第43-52页 |
5.1 教师自觉提升相关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童话教学理念 | 第43-45页 |
5.1.1 提升教师童话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童话观 | 第43页 |
5.1.2 主动研究和发现儿童,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 | 第43-44页 |
5.1.3 理性把握童话教学的特点,树立正确的语文观 | 第44-45页 |
5.1.4 深入了解课外童话的价值,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 第45页 |
5.2 优化小学语文童话课堂教学手段 | 第45-52页 |
5.2.1 创造“童话式”课堂 | 第45-47页 |
5.2.2 坚持“感性化”教育 | 第47-49页 |
5.2.3 用童话文本优势训练语言技能 | 第49-50页 |
5.2.4 进行有效的课外童话阅读指导 | 第50-52页 |
6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A 小学生童话学习调查问卷 | 第56-57页 |
附录 B: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教师访谈提纲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