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触发产气的微囊用于快速可控药物释放 | 第11-49页 |
综述部分 | 第11-20页 |
一、局部爆破释药 | 第11-16页 |
1. 以二氧化碳为爆破动力的释药 | 第12-14页 |
1.1 PH响应的产二氧化碳爆破释药 | 第12-13页 |
1.2 温度响应的产二氧化碳爆破释药 | 第13页 |
1.3 嵌段共聚物水解产生二氧化碳爆破释药 | 第13-14页 |
2. 以超声为动力的爆破释药 | 第14-16页 |
2.1 超声破碎介导的爆破释药 | 第14-15页 |
2.2 以载药超声微泡为载体的爆破释药 | 第15-16页 |
二、本部分实验构思及相关材料简介 | 第16-18页 |
1. 近红外花菁类染料IR-780简介 | 第17-18页 |
2. 全氟己烷(perfluorohexane,PFH)简介 | 第18页 |
三、本部分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18-20页 |
实验部分 | 第20-43页 |
第一章 载阿霉素PLGA复合微囊的制备与表征 | 第20-25页 |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0-21页 |
1. 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1. 微囊的制备 | 第21页 |
2. 微囊的表征 | 第21-22页 |
2.1 微囊的结构观察 | 第21页 |
2.2 扫描电镜(SEM) | 第21-22页 |
2.3 粒径大小及其分布 | 第22页 |
2.4 微囊相转变温度(T_g)的测定 | 第22页 |
三、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22-25页 |
3.1 四种微囊悬液样品 | 第22-23页 |
3.2 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 第23页 |
3.3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 第23页 |
3.4 微囊粒径分布 | 第23-24页 |
3.5 微囊相转变温度(T_g)的测定结果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工艺参数对微囊性质影响的考察 | 第25-29页 |
一、阿霉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5页 |
二、微囊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三、考察过程及结果 | 第26-29页 |
1. PLGA浓度对微囊性质的影响 | 第26页 |
2. 乳化速度对微囊性质的影响 | 第26-27页 |
3. 油水相比对微囊性质的影响 | 第27页 |
4. 药材比对微囊性质的影响 | 第27-28页 |
5. 胆酸钠(DC)浓度对微囊性质的影响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微囊产气效果的考察 | 第29-34页 |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9页 |
1.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2.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1. 近红外激光照射下微囊升温效果的评价 | 第29-30页 |
1.1 电子测温计测定升温曲线 | 第29页 |
1.2 超声热成像仪拍摄升温图像 | 第29-30页 |
2. 用B型超声仪测定全氟己烷气泡 | 第30页 |
3. 用电子显微镜观测PFH微泡 | 第30页 |
4. 扫描电镜观测微囊加热前后变化 | 第30页 |
三、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0-34页 |
1. 近红外激光照射下微囊升温效果评价结果 | 第30-31页 |
2. 用B型超声仪测定全氟己烷气泡结果 | 第31-32页 |
3. 用电子显微镜观测PFH微泡结果 | 第32-33页 |
4. 扫描电镜观测微囊加热前后变化结果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载阿霉素PLGA复合微囊中阿霉素的体外释放 | 第34-36页 |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4页 |
1.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2.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三、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5-36页 |
第五章 载阿霉素PLGA复合微囊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 第36-43页 |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6-37页 |
1.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2.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1. 细胞实验基本操作 | 第37-38页 |
2. 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载阿霉素PLGA复合微囊的细胞毒性 | 第38-39页 |
3. CCK-8法测定四种微囊的细胞毒性 | 第39-40页 |
三、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0-43页 |
本部分总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第二部分 Ⅰ型胶原蛋白的提取及鉴定 | 第49-63页 |
综述部分 | 第49-53页 |
一、EXCELLAGEN概述 | 第49-50页 |
1. EXCELLAGEN简介 | 第49页 |
2. EXCELLAGEN成分及作用机理 | 第49页 |
3. EXCELLAGEN主要适应症 | 第49-50页 |
二、Ⅰ型胶原蛋白概述 | 第50-53页 |
1. Ⅰ型胶原蛋白的性质 | 第50-51页 |
2. Ⅰ型胶原蛋白的制备方法 | 第51-52页 |
3. Ⅰ型胶原蛋白的鉴定方法 | 第52页 |
4. Ⅰ型胶原蛋白在载药中的应用 | 第52-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60页 |
第一章 胶原蛋白的提取 | 第53-55页 |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53-54页 |
1.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2. 实验材料 | 第53-54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1. 胶原蛋白的提取 | 第54页 |
2. Ⅰ型胶原蛋白的纯化 | 第54-55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55页 |
第二章 胶原蛋白的鉴定 | 第55-60页 |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56页 |
1. 实验仪器 | 第56页 |
2.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56-58页 |
1. 胶原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56-58页 |
2. 胶原蛋白傅里叶变红外光谱(FTIR) | 第58页 |
三、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8-60页 |
1. 胶原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 第58-59页 |
2. 胶原蛋白傅里叶变红外光谱(FTIR)结果 | 第59-60页 |
本部分总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