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 创新点及难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创新点 | 第14页 |
1.3.2 研究难点 | 第14-15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2.1 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2.1.1 文化产业的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2.1.2 信息产业的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2.2 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2.2.1 产业融合的内涵 | 第20-21页 |
2.2.2 产业融合的动因 | 第21-22页 |
2.2.3 产业融合的效应分析 | 第22页 |
2.3 产业升级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2.4 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升级的研究综述 | 第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产业升级的理论分析 | 第26-38页 |
3.1 上海市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概况 | 第26-30页 |
3.1.1 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第26-28页 |
3.1.2 上海市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3.1.3 上海市文化与信息产业融合现状 | 第29-30页 |
3.2 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分析 | 第30-34页 |
3.2.1 产业融合的驱动要素 | 第30-32页 |
3.2.2 产业融合的主要路径 | 第32-33页 |
3.2.3 产业融合的主要模式 | 第33-34页 |
3.3 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 第34-38页 |
3.3.1 文化产业结构的视角 | 第34-36页 |
3.3.2 文化产业链的视角 | 第36-38页 |
第4章 上海市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程度的实证分析 | 第38-50页 |
4.1 耦合理论的介绍 | 第38-39页 |
4.1.1 耦合理论的经济学概念 | 第38页 |
4.1.2 耦合理论的经济学应用 | 第38-39页 |
4.2 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 | 第39-46页 |
4.2.1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9-41页 |
4.2.2 相关变量定义 | 第41-44页 |
4.2.3 指标权重计算 | 第44-46页 |
4.3 模型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上海市文化与信息产业融合对文化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0-62页 |
5.1 SVAR模型的建立 | 第50-52页 |
5.1.1 模型简介 | 第50-51页 |
5.1.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51-52页 |
5.2 计量检验 | 第52-56页 |
5.2.1 平稳性检验 | 第53页 |
5.2.2 协整检验 | 第53-54页 |
5.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54-55页 |
5.2.4 滞后阶数的确定与稳定性检验 | 第55-56页 |
5.3 SVAR模型的估计 | 第56-57页 |
5.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5.4.1 脉冲响应分析 | 第57-59页 |
5.4.2 方差分解分析 | 第59-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2-6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2-63页 |
6.1.1 理论分析总结 | 第62页 |
6.1.2 实证分析总结 | 第62-63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3-65页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5-67页 |
6.3.1 研究局限 | 第65页 |
6.3.2 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