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儒家论文

懦家群己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一、选题目的第9页
    二、选题意义第9-10页
        (一)理论意义第9页
        (二)实践意义第9-10页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12-13页
        (一)研究方法第12页
        (二)创新点第12-13页
第二章 儒家群己思想的概述第13-24页
    一、儒家群己思想的概念及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3-16页
        (一)群己与儒家群己概念阐析第13-14页
        (二)儒家群己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4-16页
    二、儒家群己思想的发展轨迹及历史作用第16-24页
        (一)儒家群己思想的发展轨迹第16-22页
        (二)儒家群己思想的历史作用第22-24页
第三章 儒家群己思想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第24-33页
    一、儒家群己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4-28页
        (一)群体至上说第24-25页
        (二)个体修身说第25-27页
        (三)群己和谐说第27-28页
    二、儒家群己思想的主要特征第28-30页
        (一)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第28-29页
        (二)内仁外礼的思想准则第29页
        (三)道德至上的社会追求第29-30页
        (四)重义轻利的人生选择第30页
    三、儒家群己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第30-33页
        (一)现代社会价值理念与儒家群己价值观的矛盾第30-31页
        (二)经济全球化对儒家群己思想的冲击第31页
        (三)人际交流信息化与儒家群己思想的疏离第31-33页
第四章 儒家群己思想的当代价值第33-44页
    一、儒家群己思想精华与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的不谋而合第33-35页
        (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群己之间的辩证关系第33-34页
        (二)个人与集体必须在人的能动实践性的基础上达到辩证统一第34-35页
    二、儒家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第35-40页
        (一)坚持儒学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实现群体功能的最优化第36-37页
        (二)坚持儒家群己观,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第37-38页
        (三)倡导儒家利群乐群精神,培育团队合作精神第38-39页
        (四)借鉴儒家义利观,克服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之风第39-40页
    三、儒家群己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文化基础第40-44页
        (一)坚持“群体”与“个体”的辩证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40-41页
        (二)坚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的人际关系第41-42页
        (三)弘扬儒家注重个体内修和自觉的特点,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49页
个人简介第4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关联理论看汉英新闻编译中的重组
下一篇:从文学文体学角度研究《玉米》中“第二人称叙述”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