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大板体系 | 第13-14页 |
1.2.2 使用预制夹芯板材的预制剪力墙体系 | 第14页 |
1.2.3 无粘结后张预应力预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 | 第14-15页 |
1.2.4 采用长圆孔螺栓连接的预制剪力墙 | 第15页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3.1 装配式大板结构 | 第15-17页 |
1.3.2 叠合板式剪力墙体系 | 第17-18页 |
1.3.3 浆锚连接预制剪力墙 | 第18-19页 |
1.3.4 采用套筒挤压连接的预制剪力墙 | 第19页 |
1.3.5 型钢-混凝土组合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 第19-20页 |
1.3.6 钢框架-混凝土墙组合结构 | 第20页 |
1.4 一种新型全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 第20-22页 |
1.4.1 干式连接方案的构想 | 第20-21页 |
1.4.2 连接件的基本功能 | 第21-22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2-24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含水平接缝全装配式剪力墙的试验研究 | 第24-48页 |
2.1 试验概况 | 第24-31页 |
2.1.1 试件设计与制作 | 第24-28页 |
2.1.2 加载制度与加载装置 | 第28-29页 |
2.1.3 测试方案 | 第29-31页 |
2.2 试验现象 | 第31-34页 |
2.2.1 试件WH-1 | 第31页 |
2.2.2 试件WH-2 | 第31-32页 |
2.2.3 试件WH-r1 | 第32页 |
2.2.4 试件WH-r2 | 第32-33页 |
2.2.5 试件WH-r3 | 第33-34页 |
2.3 性能分析 | 第34-47页 |
2.3.1 荷载-位移曲线及特征点 | 第34-36页 |
2.3.2 抗侧刚度 | 第36-38页 |
2.3.3 耗能能力 | 第38-39页 |
2.3.4 钢筋应变分析 | 第39-42页 |
2.3.5 连接钢框应变分析 | 第42-45页 |
2.3.6 连接件之间的相对滑移 | 第45-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含水平接缝全装配式剪力墙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48-70页 |
3.1 有限元建模 | 第48-52页 |
3.1.1 材料本构 | 第48-49页 |
3.1.2 单元类型及网格尺寸 | 第49-50页 |
3.1.3 边界条件及接触条件 | 第50页 |
3.1.4 分析步定义 | 第50-51页 |
3.1.5 加载方式 | 第51页 |
3.1.6 有限元模型 | 第51-52页 |
3.2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52-60页 |
3.2.1 水平荷载-顶点侧移曲线 | 第52-54页 |
3.2.2 墙板破坏形态 | 第54-55页 |
3.2.3 连接件的变形与应力 | 第55-57页 |
3.2.4 连接件之间的接触分析 | 第57-60页 |
3.2.5 连接件之间的相对滑移分析 | 第60页 |
3.3 有限元参数分析 | 第60-69页 |
3.3.1 螺栓规格的影响 | 第61-62页 |
3.3.2 抗滑移系数的影响 | 第62-63页 |
3.3.3 连接钢框翼板厚度的影响 | 第63-65页 |
3.3.4 初始缝隙的影响 | 第65-66页 |
3.3.5 轴压比的影响 | 第66-68页 |
3.3.6 连接件布置的影响 | 第68-6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章 含水平接缝全装配式剪力墙的受力分析 | 第70-94页 |
4.1 水平接缝的传力机制 | 第70-76页 |
4.1.1 传力路径 | 第70-72页 |
4.1.2 分析阶段划分 | 第72页 |
4.1.3 连接钢框应力分析 | 第72-74页 |
4.1.4 高强度螺栓 | 第74-76页 |
4.2 连接件的特征荷载 | 第76-80页 |
4.2.1 滑移荷载 | 第76-78页 |
4.2.2 连接钢框屈服荷载 | 第78-79页 |
4.2.3 连接钢框屈曲分析 | 第79-80页 |
4.3 预制墙板的特征荷载和承载力 | 第80-84页 |
4.3.1 开裂荷载和屈服荷载 | 第80-82页 |
4.3.2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 第82-83页 |
4.3.3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 第83-84页 |
4.4 水平接缝受剪承载力 | 第84-85页 |
4.4.1 计算模型 | 第84-85页 |
4.4.2 设计方法 | 第85页 |
4.5 变形能力 | 第85-92页 |
4.5.1 试件几何尺寸的符号表示 | 第85-86页 |
4.5.2 侧移的组成分析 | 第86-89页 |
4.5.3 屈服位移 | 第89-90页 |
4.5.4 峰值位移 | 第90-91页 |
4.5.5 极限位移 | 第91-92页 |
4.5.6 侧移成分定量讨论 | 第9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五章 含竖向接缝工字形全装配式剪力墙的试验研究 | 第94-115页 |
5.1 试验概况 | 第94-100页 |
5.1.1 试件设计与制作 | 第94-97页 |
5.1.2 预制墙板拼装 | 第97页 |
5.1.3 加载制度与加载装置 | 第97-98页 |
5.1.4 测试方案 | 第98-100页 |
5.2 试验现象 | 第100-106页 |
5.2.1 试件WV-1、WV-2 | 第100-102页 |
5.2.2 试件WV-r1 | 第102-103页 |
5.2.3 试件WV-r2 | 第103-104页 |
5.2.4 试件WV-r3 | 第104-105页 |
5.2.5 试件WV-r4 | 第105-106页 |
5.3 试件总体性能分析 | 第106-109页 |
5.3.1 荷载-位移曲线及特征点 | 第106-107页 |
5.3.2 抗侧刚度 | 第107-108页 |
5.3.3 耗能能力 | 第108-109页 |
5.4 试件局部性能分析 | 第109-114页 |
5.4.1 钢筋应变分析 | 第109-111页 |
5.4.2 连接钢框应变分析 | 第111-113页 |
5.4.3 连接件之间的滑移 | 第113-11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六章 含竖缝工字形全装配式剪力墙的数值模拟与受力分析 | 第115-130页 |
6.1 有限元数值模拟 | 第115-118页 |
6.1.1 有限元模建模 | 第115-116页 |
6.1.2 荷载-位移曲线 | 第116-117页 |
6.1.3 混凝土墙板的破坏形态 | 第117-118页 |
6.2 特征荷载及承载能力分析 | 第118-124页 |
6.2.1 开裂荷载和屈服荷载 | 第118-120页 |
6.2.2 极限受剪承载力 | 第120-123页 |
6.2.3 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较 | 第123页 |
6.2.4 改进后试件的极限抗剪抵抗机制 | 第123-124页 |
6.3 连接件受力分析 | 第124-129页 |
6.3.1 弹性阶段连接件的受力 | 第125页 |
6.3.2 弹塑性阶段连接件的受力 | 第125-128页 |
6.3.3 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较 | 第128-12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0-134页 |
7.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130-133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33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3-144页 |
致谢 | 第144页 |